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GB 15146.2-2008《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第2部分: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的基本技术规则与次临界限值》解读全文

日期:2025-10-23 16:32:02 浏览:20
内容简介:GB 15146.2-2008《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第2部分: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的基本技术规则与次临界限值》解读全文一、标准的基本信息GB 15146.2-2008是《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于2008年10月17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4月17日正式实

GB 15146.2-2008《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第2部分: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的基本技术规则与次临界限值》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5146.2-2008是《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于2008年10月17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4月17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主管部门为国家核安全局,归口单位为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英文标准名为“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of fissile materials outside reactors - Part 2: Basic technical rules and subcritical limits for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fissile materials”,起草人包括多位核安全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国际标准分类号(ICS)为27.120.20,国内标准分类号(CCS)为T65。

GB 15146.2-2008《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第2部分: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处理的基本技术规则与次临界限值》解读全文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在操作、加工、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技术规则以及次临界限值,旨在确保核临界安全并防止临界事故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次临界限值的确定:标准明确了易裂变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次临界限值,包括水、空气等冷却剂环境中的次临临界距离和质量限值。

2. 基本技术规则:规定了材料的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强调材料的几何形状、密度、冷却剂性质等因素对临界的影响。

3. 安全设计原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保守的安全边界,确保在各种可能的事故工况下均能满足次临界条件。

4. 操作安全要求:包括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对操作过程的监督和记录要求。

标准内容详细列明了各类易裂变材料(如铀、钚等)在不同场景下的次临界限值,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标准应用场景

GB 15146.2-2008广泛应用于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

1. 核燃料加工:在核燃料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规定的次临界限值,确保铀和钚等易裂变材料在加工环节中的核临界安全。

2. 核燃料储存与运输:明确了储存容器的设计要求和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措施,防止因材料堆积或泄漏导致临界事故。

3. 核废料处理:在核废料的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标准提供了技术指导,确保核废料中易裂变材料的次临界状态。

4. 核设施退役:退役过程中涉及的易裂变材料处理同样需要遵循标准要求,以防止因材料遗留或不当处理引发核临界事故。

四、总结

GB 15146.2-2008是核临界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为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安全指导。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明确的技术规则和次临界限值,保障易裂变材料在操作、加工和处理过程中的核临界安全,从而有效预防临界事故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该标准不仅适用于核燃料生产和加工企业,还为核设施的设计、运行和退役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核能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