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146.3-2008《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核临界安全 第3部分:易裂变材料贮存的核临界安全要求》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5146.3-2008是中国核临界安全领域的重要规范,于2008年发布并实施,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归口于中国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它隶属于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120.30,与核能、核燃料循环和核材料相关。起草人团队包括核安全领域的一线专家,标准的英文名为“Criticality Safety of Fissile Materials Outside Reactors — Part 3: Criticality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toring Fissile Materials”。这一标准为核材料贮存提供了明确的安全要求,确保了易裂变材料在非反应堆环境中的核临界安全。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贮存,包括铀、钚以及其他含裂变核素的材料。它涵盖了材料的物理形态、贮存设施的设计要求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2. 核临界原则
标准提出了“核临界安全”的核心理念,包括“次临界条件”的设定、材料的几何分布限制以及材料浓度的控制。确保在任何可能的工况下,贮存的易裂变材料不会进入临界状态。
3. 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对贮存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防泄漏、防火灾、防震动等,同时强调了材料分隔、屏蔽以及冷却系统的必要性。
4. 操作与管理规范
标准对贮存过程中的人员操作、记录管理以及应急响应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减少人为失误和意外风险。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核燃料循环设施
标准广泛应用于核燃料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环节,为核燃料循环设施提供了核临界安全的实践依据。
2. 退役核设施与废料处理
在核设施退役过程中,易裂变材料的妥善贮存是关键环节。该标准为退役废料的处理提供了安全指导。
3. 核材料运输与中转
在核材料的运输和中转环节,标准确保了材料的暂存安全,防止临界事故的发生。
4. 核能研发与实验设施
对于核能研发和实验设施中的易裂变材料贮存,该标准提供了明确的核临界管理框架,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四、总结
1. 核临界安全的核心地位
GB 15146.3-2008标准为核临界安全提供了系统化的框架,是核能领域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石。
2. 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该标准在核燃料循环、退役管理和核能研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确保了核材料贮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未来发展的参考价值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继续为核临界安全的优化提供基础支持,为核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