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基本信息
1.发布与实施
发布日期:2020年5月12日
实施日期:2021年1月1日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比亚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等30余家机构
主要起草人:廉玉波、刘桂彬、谭易、张天强等。
2.标准定位
该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与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20)全面接轨,替代原GB/T 18384.1-2015、GB/T 18384.2-2015、GB/T 18384.3-2015三项推荐性标准。
二、标准核心内容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车载驱动系统最大工作电压为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包括M、N类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
不适用于48V弱混车辆及持续与电网连接的有轨电车。
2.关键技术条款
电气安全要求
强化整车防水性能(IPXXD/IPXXB防护等级),优化绝缘电阻测量方法,要求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场景下保持高压电安全。
新增电容耦合试验,规范高压系统电磁兼容性。
功能安全要求
新增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确保在热失控初期及时警示驾乘人员。
明确制动优先、档位切换、反向行驶等操作安全逻辑,防止误操作引发事故。
试验方法优化
改进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测试流程,提升检测精度,确保高压系统可靠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1.车辆类型
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
2.使用场景
涵盖车辆设计、生产、检测全流程,适用于新车定型检验、进口机动车检验及企业产品研发。
3.特殊要求
电动客车需额外满足电池仓碰撞、充电系统防火等更高安全标准(参考GB 38032-2020)。
四、标准技术亮点
1.热扩散安全
配套标准GB 38031-2020要求电池单体热失控后,系统需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逃生预留时间。
2.高压防护
高压部件需通过橙色标识、高压互锁及工具操作设计,防止误触风险。
充电过程中车辆需自动锁止驱动系统,避免意外移动。
3.环境适应性
强化振动、湿热循环等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验证,确保电池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五、标准意义
该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技术升级,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制约束。同时,其与国际法规的接轨为中国电动汽车全球化奠定基础。未来,企业需在满足国标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电池安全技术(如气凝胶隔热、智能热管理系统等),以应对市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