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于2006年12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单位是中国皮革协会。其英文名称为“Leather and fur - Limits of harmful substances”。起草人涵盖了众多皮革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表,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标准分类号为59.140.30,这表明其在国际标准体系中属于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特定领域,有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皮革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皮革和毛皮产品中多种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涵盖范围广泛。其中,六价铬含量不得超过3.0 mg/kg,这一规定有效降低了皮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皮肤造成的过敏反应风险,六价铬是一种已知的皮肤致敏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炎等健康问题。此外,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被严格禁止使用,因为这类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产生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标准还对皮革和毛皮中的甲醛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其不得超过300 mg/kg。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通过这些细致且严格的限量规定,标准为皮革和毛皮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指标,确保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能符合环保与健康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皮革和毛皮产品的生产环节,该标准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的生产规范。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工艺的选择,企业需要依据标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所使用的皮革和毛皮原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企业要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残留,例如采用环保型鞣制剂和染料,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化学试剂用量等参数,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在产品检测环节,质检部门依据该标准对市场上的皮革和毛皮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肃处理,如责令企业召回产品、销毁不合格产品等,从而有效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对于消费者而言,该标准是选购皮革和毛皮产品的可靠依据。消费者在购买皮革服装、皮鞋、皮包、毛皮制品等产品时,可以查看产品标签或相关质量检测报告,确认产品是否符合GB 20400-2006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意味着在有害物质控制方面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水平,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避免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而对自身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同时,该标准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皮革和毛皮产品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标准要求。GB 20400-2006标准的实施,使得我国皮革产品在出口时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减少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贸易摩擦,提高我国皮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皮革行业在质量安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为皮革和毛皮产品的生产、检测、销售以及消费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还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促进了我国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该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推动皮革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我国皮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