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30000.12-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2 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标准编号与名称:GB 30000.12-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2 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2.英文标准名称: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 Part 12:Self-heating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3.发布与实施日期:2013 年 10 月 10 日发布,2014 年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
4.发布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5.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既是主管部门也是归口部门。
6.起草单位主要与起草人:主要起草单位有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主要起草人包括王晓兵、范宾、魏乃新等。
7.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00。
二、标准内容
1.适用范围:明确规定适用于自热物质和混合物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进行分类和标签。
2.术语和定义:对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等相关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解释,如自热物质是指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能产生热量并可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等。
3.分类标准与判定逻辑: 第 4 章和第 6 章为强制性内容,规定了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判定逻辑。例如,依据物质的自热特性、温度变化等指标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像某些金属粉末等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自热的物质,就需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分类。
4.标签要求:详细说明了标签上应包含的内容,如危险性说明、防范说明、象形图等,以确保用户能够清晰了解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危险特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标准应用场景
1.化工生产与储存环节:化工企业在生产自热物质和混合物时,需依据该标准进行准确分类,为不同类别产品设计合适的储存条件和安全措施,如控制环境温度、避免与易燃物接触等,防止因自燃引发火灾等事故。储存仓库也应按照标签要求,合理安排存储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运输过程:物流公司在运输这类物质时,要根据其分类和标签信息,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方式,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因自热引发的燃烧等危险情况对运输人员和货物造成危害。
3.使用过程:使用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企业或个人,可通过标签了解其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自燃等意外事故,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四、总结
1. GB 30000.12-2013 标准为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标签等提供了明确规范,对于保障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企业和人员应深入理解和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的管理规范有序,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化学品自热引发的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