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食品级保鲜袋检测有哪些标准?安全要求包含哪些方面?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 GB/T 24342-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
3. 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4. 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迁移试验通则》
5. GB 3160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二、标准内容
一. GB 4806.7-2016规定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在技术要求方面,对感官要求明确规定,外观应正常,无异味、异臭,无异物;理化指标中,高锰酸钾消耗量在水、乙酸、乙醇、正己烷浸泡液条件下,分别有具体限量,如在水浸泡液中,高锰酸钾消耗量应≤10mg/kg。同时对重金属(以Pb计)、总迁移量等也作出严格限定,以保障食品接触安全。
二. GB/T 24342-2009针对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规定了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中涵盖厚度偏差、拉伸强度、断裂标称应变、透光率、雾度等物理性能指标,例如拉伸强度(纵、横向)应≥10MPa,断裂标称应变(纵、横向)应≥200% ,以保证保鲜袋具备合适的物理特性用于食品保鲜。
三. GB 9683-1988对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卫生要求进行规范,包括感官指标需无异味、无异嗅,无异物,封口处应牢固、无渗漏;理化指标规定蒸发残渣在4%乙酸、65%乙醇、正己烷浸泡液中的限量,以及高锰酸钾消耗量等要求。
四. GB 31604.1-2015主要规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的通用原则、方法和要求。明确迁移试验条件选择,如根据食品类型、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确定模拟物及浸泡条件,为准确检测食品级保鲜袋等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量提供方法依据。
五. GB 31603-2015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通用卫生要求,涵盖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人员健康与卫生、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确保食品级保鲜袋从生产源头保障卫生安全。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及作用
食品级保鲜袋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可验证保鲜袋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防止因保鲜袋质量问题导致有害物质迁移至食品中,从而危害消费者健康。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测,通过目视、鼻嗅等方式检查保鲜袋外观、气味;理化检测,利用仪器设备对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含量、总迁移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微生物检测,针对保鲜袋表面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这些检测方法相互配合,能全面评估食品级保鲜袋的安全性和质量。检测的作用在于为生产企业把控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促使其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也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手段,保障市场上食品级保鲜袋的安全可靠,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