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微生物检测有哪些标准?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检测的作用与方法又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2.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部分涉及微生物防护相关内容)
3.GB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微生物检测需遵循的迁移试验相关基础规范)
4.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用于软塑折叠包装容器菌落总数检测参考)
5.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适用于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大肠菌群检测)
二、标准内容
一.GB4806.7-2016规定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迁移试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内容。在微生物相关方面,要求产品应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量规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最终产品检验,均需采取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因微生物问题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例如,对于直接接触食品的软塑折叠包装容器,不得检出致病菌,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也有严格限量。
二.GB/T191-2008虽主要聚焦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但其中关于防潮、防污染等标志规定,间接对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在储运过程中防止微生物滋生有指导意义。如规定有“怕雨”“怕晒”等标志,提示在储存和运输时应避免包装容器处于潮湿、高温等易滋生微生物的环境,从而保证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
三.GB31604.1-2015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的基本原则、试验条件选择、试验方法等。在微生物检测中,迁移试验的正确实施至关重要,因为迁移物质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检测结果。例如,若包装容器中某些添加剂迁移到模拟食品液中,可能抑制或促进微生物生长,所以需严格按照该标准选择合适的迁移试验条件,以保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GB4789.2-2016详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术语和定义、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检验程序等。对于软塑折叠包装容器,通常采用无菌操作采集样品,将样品处理后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规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通过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来确定包装容器的菌落总数。一般软塑折叠包装容器菌落总数限量要求依据其接触食品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接触即食食品的容器,菌落总数可能要求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每平方厘米不超过一定数量的菌落。
五.GB4789.3-2016明确了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方法,包括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检验程序等。针对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同样经无菌采样后,利用特定培养基如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等进行初发酵和复发酵试验,通过证实有大肠菌群生长的管数,查MPN(最可能数)检索表来确定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食品接触用软塑折叠包装容器中,大肠菌群通常要求不得检出或控制在极低水平,以确保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性。
三、检测要求
检测软塑折叠包装容器微生物的作用在于保障食品安全。软塑折叠包装容器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若微生物超标,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引发食源性疾病,危害消费者健康。通过微生物检测,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检测方法方面,采样环节至关重要,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样品。常用检测方法如上述提及的依据相关国标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的测定。在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检测环境符合微生物实验要求,如洁净度、温湿度等。对检测人员也有较高要求,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技术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