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防晒霜SPF值检测的国家标准检测流程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39665-2020《化妆品防晒指数(SPF)测定方法》
2.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SPF值测定章节
3. GB/T 36744-2018《防晒化妆品防水性能测定方法》
4. QB/T 2333-2022《化妆品防晒指数(SPF)人体测试方法》
5. GB/T 30930-2014《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和屏蔽剂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1.GB/T 39665-2020
该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规定了防晒霜SPF值的体内测定方法,适用于含紫外线吸收剂、反射剂或散射剂的产品。核心要求包括:采用氙弧灯日光模拟器作为光源,光谱覆盖290-400nm;受试者背部皮肤分为未防护区、样品防护区及标准品对照区;紫外线剂量以1.25倍几何级数递增,最小红斑量(MED)需在照射后20±4小时内评估。标准明确样本量需满足有效受试者≥10人,数据计算采用个体SPFi=防护MED/未防护MED,最终SPF值为算术均数整数部分,且95%置信区间不超过均值的17%。
2.《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该规范第4章详细规定了SPF人体测试方法。要求受试者背部划分为三区:第一区无防护直接照射,第二区涂抹待测样品,第三区使用SPF标准对照品。紫外线照射后16-24小时评估红斑反应,MED定义为产生边界清晰红斑的最低照射剂量。测试需在同一受试者同一天完成,单次试验允许测试多个样品。防水性能测定需进行40分钟(一般防水)或80分钟(强防水)水中活动,测试后SPF值减少不得超过50%。
3.GB/T 36744-2018
针对防水性能检测,要求使用23-32℃流动水环境,受试者完成多次浸水与休息循环。一般防水性测试包含两次20分钟水中活动,强抗水性需完成四次20分钟活动。测试前后需记录SPF值变化,计算洗浴后SPF值的算术均数并取整数部分。该标准强调水温、室温及湿度需实时监控,测试区域禁止擦拭。
4.QB/T 2333-2022
补充细化人体测试操作,规定受试者年龄需在18-60岁,皮肤类型为I-III型(Fitzpatrick分类)。紫外线剂量递增幅度不得超过25%,照射位点间距≥1cm。要求评估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认证,且不得参与样品涂抹与照射操作。数据剔除标准包括:无红斑反应、全区域红斑或随机性红斑。
5.GB/T 30930-2014
规定紫外线吸收剂浓度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14种限用防晒剂。明确各成分最大允许浓度,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不得超过10%,二氧化钛作为物理防晒剂需检测粒径分布(≤100nm占比>50%)。
三、检测流程
1.预试验准备
筛选符合Fitzpatrick I-III型皮肤的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日光模拟器预测个体未防护MED值,确定正式试验照射剂量范围。
2.样品涂抹
在受试者背部标记30cm²测试区域,按(2.00±0.05)mg/cm²标准用量均匀涂抹样品,等待15-30分钟成膜。操作需在18-26℃、湿度<70%环境完成,使用医用指套避免交叉污染。
3.紫外线照射
采用氙弧灯光源,以预测MED值为基准,按1.12-1.25倍几何级数设置5个以上照射位点。正式试验需同步测试未防护区、样品区及标准对照品区,照射时间精确至秒级。
4.红斑评估
经20±4小时潜伏期后,由认证评估员在D65标准光源下判断MED。出现以下情况数据作废:全区域无红斑、全区域红斑或随机性红斑分布。
5.数据处理
计算个体SPFi=防护MED/未防护MED,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0-20例有效数据需满足均数95%CI≤17%波动,否则扩容至25例。最终SPF值取算术均数整数部分,并标注防水性能等级。
6.质量控制
每批次测试需同步进行标准对照品验证,SPF4标准品实测值需在4.4±0.4范围内。实验室需定期参加CNAS能力验证,紫外辐射计每年校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