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次性竹签制品检测标准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界定?
答:
一、标准名称
1.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虽然该标准主要针对坚果与籽类食品,但其中涉及食品接触材料的部分,对一次性竹签制品作为食品接触工具时的卫生安全要求有重要参考意义。
2.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此标准明确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基本安全要求,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一次性竹签制品也涵盖其中。
3.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尽管一次性竹签制品主体是竹材,但可能存在塑料涂层等辅助材料,该标准对相关塑料部分的要求可用于检测评估。
4.GB/T 26431-2010《植物纤维筷子》。一次性竹签在使用场景和功能上与植物纤维筷子有相似性,该标准中关于材质、尺寸、外观等检测标准可部分借鉴。
5.DB35/T 1592-2016《一次性竹餐具》。这是地方标准,专门针对一次性竹餐具制定,对一次性竹签制品的各项检测要求规定得较为细致。
二、标准内容
一.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中,对于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微生物限量和有害物质迁移量方面。微生物方面,规定了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检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有相应限量数值,例如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0CFU/g,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0MPN/100g。有害物质迁移量方面,对铅、镉、汞等重金属以及特定化学物质迁移量有严格限制,确保与坚果与籽类食品接触的一次性竹签不会因有害物质迁移污染食品。
二.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会造成食品成分、结构或色香味等性质改变。其要求产品需符合特定的理化指标,如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等。蒸发残渣在不同模拟物中的限量不同,以水为模拟物时,蒸发残渣一般不得超过30mg/L;以4%乙酸为模拟物时,蒸发残渣不得超过60mg/L。对于一次性竹签制品,要确保其在接触食品过程中,不会因自身物质迁移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
三.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若一次性竹签存在塑料涂层,该涂层需符合标准中对塑料材质的要求。例如,塑料材料的感官要求应无异嗅、无异味、无异物;理化指标方面,氯乙烯单体残留量不得超过1mg/kg,苯乙烯单体残留量不得超过0.5mg/kg等,以此保证塑料部分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四.GB/T 26431-2010《植物纤维筷子》在材质方面,要求使用天然植物纤维,不得使用回收材料。尺寸上,筷子长度偏差应在±3mm,粗端直径偏差应在±0.3mm。外观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裂缝、霉变等缺陷。一次性竹签制品在检测时,可参考这些尺寸和外观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五.DB35/T 1592-2016《一次性竹餐具》规定了一次性竹餐具包括一次性竹签制品的原材料要求,竹子应选用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材料。外观上,产品表面应清洁、光滑,无油污、杂质、异味,色泽基本一致。物理性能方面,抗压强度要求在一定压力下(如100N),产品不应出现破裂、变形等情况。微生物指标要求与食品相关国家标准一致,严格控制微生物数量,保障使用安全。
三、检测的作用
一次性竹签制品检测具有关键作用。从安全角度看,通过检测微生物限量和有害物质迁移量,可确保其在与食品接触时,不会将致病菌、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带入食品,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在质量把控方面,对尺寸、外观、物理性能等检测,能保证产品符合使用要求,避免因尺寸偏差、外观缺陷等影响使用体验,维护市场上一次性竹签制品的质量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检测还能规范市场秩序,让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淘汰不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与市场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