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 GB/T 18267修订版落地!山羊绒检测国标新增哪些关键指标?检测流程有何优化?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8267-2025《山羊绒》,我国山羊绒产品核心国家标准,替代GB/T 18267-2013,适用于山羊原绒、洗净山羊绒、分梳山羊绒的生产、交易、质量监督及进出口检验。
2. GB/T 10685-2022《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山羊绒纤维细度检测的基础方法标准,为GB/T 18267-2025提供技术支撑。
3. GB/T 2910-2021《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规范山羊绒混纺产品的纤维成分定量检测,确保含量标识准确。
4.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山羊绒纺织品的安全指标限值,保障消费者健康。
5. DB15/T 1100-2017《超级(超细超长)山羊原绒》,地方特色标准,针对高端山羊原绒制定专项技术要求。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18267-2025《山羊绒》
明确适用范围不含回用山羊绒,避免市场混淆。技术指标涵盖平均直径、手排长度、含粗率等九项核心内容,新增pH值(4.0-8.5)、APEO残留(≤50mg/kg)环保指标。山羊原绒按平均直径分为超细型(≤14.5μm)、特细型(14.5-15.5μm)等四类,手扯长度最低要求≥34mm;分梳山羊绒含粗率≤0.5%,短绒率(≤15mm)≤20%。抽样采用机械打包按总包数20%抽取,软包20包以上按增加部分30%抽取,批样需在4小时内定重。
二. GB/T 10685-2022《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
规定激光纤维直径分析仪、光学显微投影仪等三种检测方法,仲裁时采用光学显微投影法。试样需按GB/T 6529规定调湿,测试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65%±4%。单根纤维直径测量精度达0.1μm,每份试样测试数量不少于300根,结果修约至两位小数。
三. GB/T 2910-2021《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针对山羊绒与其他纤维混纺产品,明确化学溶解法的试剂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检测时试样质量不少于1g,溶解后残渣烘干温度105℃±3℃,冷却时间30分钟,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对混纺比例≥5%的纤维,定量误差允许范围±2%。
四.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山羊绒纺织品需符合B类安全要求,甲醛含量≤75mg/kg,pH值4.0-8.5,异味检测无异常。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20mg/kg,重金属残留(铅、镉等)需满足限量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山羊绒制品必须通过该标准检验。
五. DB15/T 1100-2017《超级(超细超长)山羊原绒》
聚焦白山羊原绒,按平均直径分为三级:≤13.99μm、14.00-15.00μm、15.01-16.00μm。手扯长度最低标准≥40mm,品质特征要求光泽明亮、手感细腻,含皮屑量≤0.3%,适用于高端山羊绒制品原料检测。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山羊绒检测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手段,既能防范以次充好、纤维含量虚标等问题,也能满足环保与安全要求。检测方法以物理检测和化学分析为主,物理检测通过激光纤维直径分析仪、手排长度标准板等设备,测定细度、长度、含粗率等指标;化学分析采用GB/T 2910规定的溶解法测定纤维含量,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APEO残留,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甲醛含量。检测流程严格遵循抽样、样品制备、试验、结果判定的规范,抽样需深入包装15cm以上,样品制备采用对分法确保代表性,试验结果需进行平行样验证,绝对差值超限时需增试第三份试样,最终为山羊绒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