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应急灯检测GB新标完整版 哪些标准已强制实施?技术要求有何升级?
答:
一、标准名称
应急灯检测的核心依据为国内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推荐性标准,2025年实施的最新体系中,核心标准包括以下5项,覆盖产品设计、性能、安装、检测全流程:
1. GB 17945-202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2. GB 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3. GB/T 38315-201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4. GB 7000.2-2019《灯具 第2-1部分:特殊要求 固定式通用灯具》
5. GB 19510.1-2021《灯的控制装置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7945-202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该标准于2024年4月29日发布,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GB 17945-2010。新增A型(DC≤48V)、B型(额定电压>48V)消防应急灯具等13项术语定义,删除原标准中4类系统及2项术语。系统分类简化为集中控制型和非集中控制型,新增应急照明集中电源、配电箱及控制器的分类要求。技术要求方面,集中控制A型灯具主电源断电后0.25s内需转入蓄电池供电,其余类型灯具应急启动时间不超过5s。自带电源型灯具最小初装持续应急工作时间不低于90分钟,光源发光效率不小于120lm/W。蓄电池充电时间不大于24h,放电终止电压不低于额定工作电压的80%,静态泄放电流不大于10^-5 C(A)。新增季度自检要求,每两次月自检后需持续应急点亮至规定时间,故障报警需在100s内启动。
二. GB 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作为工程应用配套标准,明确应急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验收要求。规定疏散通道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lx,人员密集场所、楼梯间等关键区域不低于5lx。系统配电线路需采用耐火电缆,明敷时需穿金属管保护。集中控制型系统应能实现灯具状态监控、应急启动、故障报警等功能,控制器应能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联动信号,在3s内发出应急启动指令。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m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室外安装时不低于IP65。
三. GB/T 38315-201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规范应急灯系统性能评估的指标、流程及判定规则。评估项目包括应急启动时间、持续工作时间、照度均匀性、电池循环寿命等12项核心指标。电池循环寿命评估要求充放电循环次数不低于500次,容量衰减不超过初始值的20%。系统通信稳定性评估需模拟1000次启停循环,通信中断次数不超过3次。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级,明确各项指标的判定阈值及复检要求。
四. GB 7000.2-2019《灯具 第2-1部分:特殊要求 固定式通用灯具》
针对应急灯具的结构安全、防触电保护及机械强度制定要求。灯具面板钢化玻璃厚度不小于3mm,地面安装标志灯具需耐受1kg钢球从1m高度冲击无破损。防触电保护等级为I类的灯具,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外壳防护等级需根据使用场所分级,地下建筑用灯具不低于IP54,潮湿环境不低于IP65。
五. GB 19510.1-2021《灯的控制装置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明确应急灯控制装置的电气安全及性能要求。控制装置的额定电压偏差范围为±10%,短路保护应在10min内动作,内部元件表面温度不超过90℃。电磁兼容要求满足GB/T 18595-2014,骚扰电压限值不超过79dBμV。控制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20000h,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寿命不小于5年。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方法
应急灯检测是保障消防安全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GB系列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光源失效、电池性能衰减、启动延迟等潜在问题,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核心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灯具外观、标志及安装牢固性;模拟主电源断电,用计时器测量应急启动时间;使用照度计在规定距离检测地面照度;通过电池测试仪评估充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利用环境模拟箱测试灯具在-10℃至55℃温湿度范围内的适应性;借助万用表和红外热像仪检测电气安全及温度分布。检测需遵循标准化流程,全程记录数据,对不符合项出具整改意见,确保应急灯在突发情况下可靠运行。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