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面包检测新标准有哪些?GB/T核心要求如何解读?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0981-2021《面包质量通则面包及面包制品,含冷冻面团面包、预包装即食面包等新业态。
2.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规定糕点与面包的卫生安全及检验基础要求。
3.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面包中添加剂使用的最新限制与禁忌。
4. GB/T 5009.56-2016《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规范面包理化与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操作流程。
5.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界定面包营养标签的标注与验证要求。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20981-2021《面包质量通则》
适用范围新增冷冻面团面包等品类,首次明确“面包”与“面包制品”的术语边界。原料要求中,主食面包用面粉灰分≤0.6%、湿面筋≥26%,甜面包用面粉湿面筋22%~24%、灰分≤0.7%;活性干酵母活菌数≥2.0×10⁹CFU/g,禁止使用未经灭活的野生酵母。生产环节规定全麦面包面团温度24℃~26℃,甜面包26℃~28℃;基础发酵温度28℃±1℃、湿度75%±5%,最终发酵温度38℃±1℃、湿度85%±5%;面包中心温度需≥90℃并保持≥3分钟。感官评价采用量化评分体系,外观25分、色泽20分、组织30分、口感风味25分,总分≥80分为合格,要求裂纹长度≤1cm、最大孔洞直径≤1.5cm。理化指标中主食面包水分≤42%,甜面包≤38%,酸度(以乳酸计)≤3.5°T。
二.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
明确热加工与冷加工产品定义,原料需符合对应标准,易腐原料开封后需低温保存。感官要求无酸败、霉变及外来污染物;理化指标总砷≤0.2mg/kg、铅≤0.3mg/kg、铜≤5mg/kg。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100CFU/g,大肠菌群≤6MPN/100g,霉菌≤10CFU/g,酵母≤10CFU/g,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包装材料需符合卫生标准,定型包装需标注冷加工或热加工属性;运输避免日晒雨淋,冷加工产品需低温贮运销售。
三.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025年2月8日起实施,删除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面包中的使用规定。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缩减至38种,过氧化苯甲酰被禁用,丙酸钙最大使用量降至0.15g/kg。添加剂需按“功能类别+具体名称”标注,禁止模糊标注。同时规范甜味剂、色素等使用范围,不得违规添加糖精钠、胭脂红等成分。
四. GB/T 5009.56-2016《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感官检测需取50g以上样品观察色泽、气味等状态;理化指标中酸价、过氧化值、砷、铅按本标准测定,黄曲霉毒素B1按GB/T 5009.22测定。微生物指标检测遵循GB/T 4789.24方法,涵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及致病菌的培养与计数流程。
五.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要求面包强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全麦面包”需含≥51%全麦粉,“无糖”需满足糖含量≤0.5g/100g。营养成分实际含量与标签误差需≤20%,需通过液相色谱法等验证。
三、检测的重要性与方法
面包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与行业合规。通过多维度检测可从源头阻断原料污染,管控生产工艺缺陷,防范添加剂滥用风险,同时验证产品标识真实性,维护市场秩序。
检测方法需覆盖多维度:感官检测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评估外观、色泽及风味;理化检测采用GB/T 5009.56等标准方法,测定水分、酸度、灰分、重金属等指标,水分用干燥法、重金属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微生物检测按GB/T 4789.24培养分离,致病菌采用特异性培养基检测;添加剂检测通过液相色谱法筛查违禁成分,营养成分用色谱法与质谱法验证。企业需结合自检与第三方抽检,构建全链条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