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山楂作为常见药食同源食材,其检测需遵循哪些国标、行标与团标?不同标准在检测指标与适用范围上有何差异?
答:
一、标准名称
山楂检测涉及国标、行标及团标,不同标准针对山楂的不同应用场景(如食品原料、中药材、加工制品等)设定检测要求,以下为当前常用的5项核心标准:
1. GB/T 10782-2021《蜜饯 通则》
2. GB 2762-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3. GB 276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4. YY/T 1640-2020《中药材(山楂)》
5. T/CNSS 008-2022《绿色食品 山楂及山楂制品》
二、标准内容
1. GB/T 10782-2021《蜜饯 通则》
该标准适用于以山楂等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糖渍、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蜜饯类产品(如山楂脯、山楂条)。感官要求明确:色泽应符合产品特性,无明显焦斑、杂质;滋味需酸甜适口,无异味。理化指标中,水分含量要求≤25.0%(山楂脯类)、≤18.0%(山楂条类);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70.0%;灰分≤3.0%。微生物指标规定,菌落总数≤10000 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g,霉菌≤50 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
2. GB 2762-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该国标为通用安全标准,适用于包括山楂在内的各类食品。针对山楂及其制品,铅(Pb)限量为≤0.1 mg/kg,镉(Cd)≤0.05 mg/kg,汞(Hg)≤0.01 mg/kg,砷(As)≤0.05 mg/kg。此外,对于山楂干等干燥类产品,污染物限量需按干燥程度进行折算,折算公式为:干燥品限量=鲜品限量×鲜品含水率/(1-干燥品含水率)。
3. GB 276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明确山楂中20余种常用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其中,敌敌畏≤0.1 mg/kg,乐果≤0.05 mg/kg,毒死蜱≤0.1 mg/kg,多菌灵≤0.5 mg/kg,百菌清≤1.0 mg/kg。同时规定,未列入标准的农药残留,其限量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通则》中“不得检出”或“残留量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的要求,检测方法需采用GB/T 23205、GB/T 23206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
4. YY/T 1640-2020《中药材(山楂)》
该行业标准适用于药用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状要求:药材呈类球形,直径1-1.5 cm,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具细小白色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梗痕;质硬,果肉薄,味酸、微甜。鉴别项包括显微鉴别(果皮表皮细胞含橙黄色物,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和薄层色谱鉴别(与熊果酸对照品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检查项中,水分≤12.0%,总灰分≤3.0%,酸不溶性灰分≤1.0%;含量测定要求,山楂中有机酸(以枸橼酸计)含量≥5.0%,熊果酸含量≥0.20%。
5. T/CNSS 008-2022《绿色食品 山楂及山楂制品》
该团标适用于绿色食品级别的鲜山楂、山楂干及山楂制品(如山楂糕、山楂汁)。感官要求严于国标,鲜山楂需果实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色泽均匀;山楂干需无霉变、无虫蛀,杂质含量≤0.5%。理化指标中,鲜山楂可溶性固形物( refractometer 法)≥10.0%,总酸(以枸橼酸计)≥1.5%;山楂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50 mg/kg(以SO₂计),不得添加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剂。污染物限量在GB 2762基础上进一步收紧,铅≤0.05 mg/kg,镉≤0.03 mg/kg;农药残留限量需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禁用高毒、剧毒农药,常用农药残留限量较GB 2763降低30%-50%。
三、检测的重要性、方法与作用
山楂检测的核心作用是保障其食用安全与品质合规,避免污染物、农残超标及品质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为药用山楂的药效提供质量支撑。检测方法需依据对应标准执行,感官检测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判定色泽、滋味、形态;理化检测采用烘干法测水分、酸碱滴定法测有机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重金属;微生物检测通过平板培养计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对于药用山楂,还需通过显微切片观察细胞结构、薄层色谱比对活性成分。规范的检测可确保山楂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维护消费者健康,同时推动山楂种植、加工行业标准化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