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矿泉水生产企业有哪些重要检测标准?如何依据这些标准进行检测工作?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2.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3. GB 19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4.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二、标准内容
1. 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此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须源于地下深层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且含有一定量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对界限指标有明确要求,如锂≥0.2mg/L、锶≥0.2mg/L、偏硅酸≥25mg/L等(至少一项达标方可称为天然矿泉水);限量指标方面,总砷≤0.01mg/L、镉≤0.003mg/L、硝酸盐≤45mg/L ;微生物指标要求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不得检出;放射性指标规定总α放射性≤0.5Bq/L、总β放射性≤1Bq/L 。
2.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明确各类食品中污染物最大限量值。在矿泉水生产中,关注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砷等的限量。例如,铅在矿泉水中的限量通常有严格规定,不得高于某一数值(如0.01mg/L ),以防止因水源污染或生产过程引入导致产品中铅含量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
3. GB 19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适用于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涵盖感官要求(如色度≤15度、浑浊度≤5NTU、无异味、无异嗅、无可见异物)、理化指标(pH值、电导率等)、微生物限量(如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及污染物限量等方面规定。对于矿泉水生产企业,若生产除天然矿泉水外的其他包装饮用水产品,需严格遵循该标准要求。
4.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虽主要针对生活饮用水,但矿泉水生产企业在水源选择、加工用水等方面需参考。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源应符合一定卫生要求,加工用水水质需满足该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如色度、浑浊度、pH值、硬度等)、毒理学指标(重金属、氟化物、硝酸盐等)、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以及放射性指标等多方面要求,以确保水源及加工用水安全可靠。
5.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从厂房和车间、设备设施、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等多方面提出通用卫生要求。矿泉水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厂房布局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设备设施需定期清洁、维护和消毒;对食品原料(水源水)、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包装材料等)采购、验收、贮存和使用有严格规范;生产过程各环节要严格控制,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同时,建立完善检验制度,保证产品质量。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
检测对于矿泉水生产企业至关重要。从重要性看,能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引发健康问题,维护企业声誉与市场竞争力。意义在于验证水源天然属性,排查潜在污染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一致性。检测方法多样,感官检测通过目视比色法测色度、嗅阈值测定法判断气味等;理化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重金属,离子色谱法测氟化物、氯化物等阴离子;微生物检测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实施膜过滤培养法;放射性核素测量使用低本底α/β测量仪等。通过科学合理检测,为矿泉水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把控提供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