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方便面检测的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有何不同?方便面检测的作用与方法是怎样的?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40772-2021《方便面》
2. GB 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
3. DB13/T 1063-2009《裸燕麦(莜麦)方便面》
4. GB/T 25005-2010《感官分析 方便面感官评价方法》
5. LS/T 3211-1995 《方便面》
二、标准内容
1. GB/T 40772-2021《方便面》:此为推荐性国家标准,2021年实施。对方便面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予以规范。分类层面,分为油炸面和非油炸面。技术要求涵盖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感官上,面饼色泽需均匀,无焦糊,正反两面色泽可略有差异;滋味与气味正常,无异味;外形整齐,花纹允许略有差别;复水后无明显断条、并条。理化指标如脂肪,油炸型泡面和煮面脂肪上限24% ,非油炸方便面未作规定;氯化钠含量,油炸型泡面、干吃面、煮面及非油炸方便面上限各有不同,分别为2.5%、3.0%、2.5%、2.5% 。复水时间方面,油炸方便面泡面为4分钟,非油炸方便面为6分钟 ,油炸型干吃面和煮面未作要求。对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也有规范。检验方法涉及感官、理化、微生物检验等。还对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作出规定,像外包装物包装储运标识需符合GB/T191要求,产品单位包装要标明产品类型等。
2. GB 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15年实施。分类与GB/T 40772-2021类似,分油炸面和非油炸面,且依据面条宽度和形状细分。技术要求包含感官、理化、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多方面。感官要求色泽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气味无异味、无异嗅,外形整齐或一致,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理化指标中,水分含量油炸面块≤10%,非油炸面块≤14%;酸价(KOH)≤1.8mg/g(油炸面块);过氧化值≤0.25g/100g(油炸面块);氯化钠含量3.0%-6.0% 。微生物指标规定菌落总数≤50000CFU/g,大肠菌群≤150MPN/100g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检验方法包含感官、理化、微生物及食品添加剂检验等。对标签和包装也有具体要求,需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3. DB13/T 1063-2009《裸燕麦(莜麦)方便面》:河北省地方标准,2009年实施,针对裸燕麦(莜麦)方便面。遵循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结合裸燕麦方便面特性细化补充。分类按面条形态和生产工艺,分直条面、卷曲面等。技术要求在感官、理化、微生物、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方面,与其他标准类似,对色泽、气味、滋味、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微生物指标等作出规定。检验方法有感官、理化、微生物、食品添加剂检验等。对标签和包装要求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等,便于消费者识别选择。
4. GB/T 25005-2010《感官分析 方便面感官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方便面感官评价,规范评价流程、方法等。感官评价涉及色泽、气味、滋味、口感、外观形态等方面。通过专业评价人员或消费者小组,依据特定方法和标准,对面饼和调料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定量描述分析、消费者喜好测试等,为方便面感官质量提升和产品研发提供依据。
5. LS/T 3211-1995 《方便面》:对面饼净含量、碘呈色度、氯化钠、复水时间及油炸面块脂肪含量限定。碘呈色度判断方便面总体成熟度;氯化钠代表产品含氯化钠总量;复水时间指面饼在沸水中浸泡软化至可食用时间;油炸面块脂肪含量有相应标准。该标准对面饼质量把控有重要意义。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
检测在方便面质量保障中作用关键。通过检测理化指标,如水分、酸价、过氧化值、氯化钠含量等,可判断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水分高易致微生物滋生,酸价、过氧化值超标表明油脂变质。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关乎人体健康,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食品添加剂检测确保其使用合规,避免非法添加。检测方法多样,理化指标检测,水分用恒重法(GB 5009.3-2016),酸价用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GB 5009.229-2016),过氧化值用碘量法(GB 5009.227-2016)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用倾注平板法(GB 4789.2-2022),大肠菌群用MPN法(GB 4789.3-2016),致病菌用实时荧光PCR法(SN/T 1870-2016)。食品添加剂检测,防腐剂用HPLC法(GB 5009.28-2016),合成色素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495-2009)。通过这些检测,保障方便面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