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婴幼儿辅食检测国家标准GB/T - 2025有哪些最新变化?对婴幼儿辅食质量有何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0769—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2. GB 1077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3.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与婴幼儿辅食检测相关部分)
4.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与婴幼儿辅食检测相关部分)
5. GB 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适用于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部分)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0769—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适用于6 - 36月龄婴幼儿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新增即食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品类,丰富市场产品种类。增加营养素含量最大值,保障婴幼儿营养安全性。调整或增加基本营养成分和可选择成分部分指标,如将维生素C由可选择成分变为必需添加成分,促进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改善婴幼儿贫血状况。基于婴幼儿辅食添加喂养原则及国际相关管理规定,将添加糖供能比从30%下调至10% 。同时,明确产品类别,包括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食食品和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
二. GB 1077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适用于6 - 36月龄较大婴儿和幼儿食用的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产品形态分类细化,包括婴幼儿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婴幼儿泥(糊)状罐装辅助食品、婴幼儿颗粒、片(块)状罐装辅助食品,并对各类形态进行准确描述,如对颗粒、片(块)状罐装辅食,明确其大小应保障婴幼儿吞咽安全,适用于6 - 12月龄较大婴儿的,颗粒、片(块)状大小应小于5mm 。原料范围变动,增加虾肉和动物肝脏,同时规定不应使用蜂蜜,避免婴幼儿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和过敏风险。理化指标严格化,如扩大产品类别原料范围,由“动物性食品与蔬菜的混合”扩大为“动物性食品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增加鱼肉来源产品组胺限量要求,含有鱼肉的产品,组胺量不应大于10mg/100g ;明确以水果和/或蔬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汁、泥、颗粒或片(块)状产品,不应添加氯化钠。
三.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与婴幼儿辅食检测相关部分)
规定了婴幼儿辅助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如铅的限量统一调整为≤0.2mg/kg,确保婴幼儿辅食在污染物控制方面符合安全标准,保障婴幼儿健康。
四.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与婴幼儿辅食检测相关部分)
明确婴幼儿辅助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进入婴幼儿辅食领域,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
五. GB 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适用于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部分)
规定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应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要求,通过此标准检测确保罐装辅食在微生物指标上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检测重要性、方法
婴幼儿辅食检测极为重要,可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其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未发育完全,对有害物质耐受性低。通过检测可及时发现营养成分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污染物及微生物超标等问题,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让婴幼儿食用安全、营养的辅食。
在检测方法上,营养成分分析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矿物质等;污染物检测,如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重金属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黄曲霉毒素;微生物检测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培养基培养,结合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筛查致病菌。通过这些科学检测方法,严格把控婴幼儿辅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