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乳粉和调制乳粉国家标准(GB)实施指南:关键指标与检测要点如何落地?企业执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哪些标准条款?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488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是乳粉和调制乳粉生产中添加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须遵循的核心标准,确保营养强化符合安全要求。
2.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针对全脂、脱脂、部分脱脂乳粉制定的专用标准,明确了乳粉生产的原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内容,是乳粉生产和质量判定的重要依据。
3. GB 251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粉:专门规范调制乳粉生产的标准,对调制乳粉的定义、原料和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营养强化剂使用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适用于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4.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乳粉和调制乳粉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稳定剂、甜味剂等)需严格符合该标准要求,保障产品安全。
5.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虽为通用检测标准,但在乳粉和调制乳粉质量检测中至关重要,明确了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判定产品蛋白质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关键依据,直接关系到产品营养品质评价。
二、标准内容
1. GB 1488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在乳粉和调制乳粉中的应用方面,明确了多种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例如,维生素A在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500μg-1500μg RE,在调制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300μg-1000μg RE;维生素D在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10μg-40μg,在调制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5μg-30μg;钙在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300mg-1200mg,在调制乳粉中的使用量为每100g产品中200mg-1000mg。同时,规定营养强化剂的来源需符合相关规定,不得使用非规定来源的营养强化剂,且添加后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应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确保产品营养均衡且安全。
2.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原料要求上,规定乳粉生产应以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生牛(羊)乳需符合GB 19301的要求,复原乳需符合相应的原料乳粉标准。感官指标方面,要求乳粉呈均匀的乳黄色或浅黄色,具有乳粉特有的香味,无异味、无结块、无异物。理化指标中,蛋白质含量要求全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24.0g,脱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34.0g,部分脱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28.0g;脂肪含量全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26.0g,脱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高于1.5g,部分脱脂乳粉每100g产品中为8.0g-16.0g;水分含量每100g产品中不高于5.0g。污染物限量方面,铅含量每kg产品中不高于0.15mg,汞含量每kg产品中不高于0.01mg,砷含量每kg产品中不高于0.10mg,铬含量每kg产品中不高于0.30mg。微生物限量中,菌落总数每g产品中不超过30000CFU,大肠菌群每100g产品中不超过90MPN,霉菌和酵母菌每g产品中不超过50CFU,不得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GB 251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粉:
定义上,明确调制乳粉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原料和辅料要求中,生牛(羊)乳需符合GB 19301,复原乳需符合相应乳粉标准,其他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感官指标与乳粉类似,呈均匀的乳黄色或浅黄色,具有调制乳粉特有的香味,无异味、无结块、无异物。理化指标中,乳固体含量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70.0g;蛋白质含量根据产品类型不同有所差异,普通调制乳粉每100g产品中不低于16.0g,儿童调制乳粉等特殊类型调制乳粉需符合相应细分标准要求;脂肪含量可根据产品配方调整,但需在标签中标注。污染物限量和微生物限量与GB 19644-2010中乳粉的要求一致,同时营养强化剂使用需符合GB 14880-2012的规定。
4.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规定乳粉和调制乳粉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最大使用量。例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在乳粉和调制乳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kg产品中10.0g;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在乳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kg产品中5.0g,在调制乳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kg产品中10.0g;甜菊糖苷在乳粉和调制乳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每kg产品中0.3g。同时,明确禁止在乳粉和调制乳粉中使用非标准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
5. 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规定了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凯氏定氮法(第一法)和分光光度法(第二法)。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是将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分光光度法是利用蛋白质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蛋白质含量。该标准明确了两种方法的试剂要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精密度要求,确保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的重要性、方法与要求
乳粉和调制乳粉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关键环节,能有效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健康。检测方法需严格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如蛋白质检测采用GB 5009.5-2016中的凯氏定氮法或分光光度法,脂肪检测采用GB 5009.6-2016中的索氏提取法等,不同指标对应专属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检测过程中,需满足严格要求,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避免样品污染;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精度符合检测标准;试剂应符合纯度要求,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操作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数据需如实记录,建立完整的检测档案,便于追溯和核查,若发现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需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