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GB生牛乳检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生牛乳检测的重要性及方法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此为我国生乳领域的核心标准,历经修订,对生乳从生产源头到进入市场的诸多环节进行规范,保障生乳质量安全,关乎消费者健康与乳业发展根基。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该标准进行第1号修改,其中生牛乳酸度指标调整备受关注。
2. GB 5009.2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酸度的测定》:在生乳检测中,主要用于生乳酸度测定。其规定了各类食品酸度测定方法,为准确检测生乳酸度提供可靠技术支撑,确保数据精准,对判断生乳新鲜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3. GB 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用于精准测定生乳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生乳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高低直接反映生乳营养价值,该标准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利于评估生乳品质。
4. GB 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专门用于检测生乳中脂肪含量。脂肪不仅影响生乳口感,还在乳制品加工中起关键作用,该标准为脂肪含量检测提供科学规范方法。
5.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在生乳检测里,用于测定生乳中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衡量生乳卫生状况的关键指标,可反映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情况,保障生乳微生物安全。
二、标准内容
一. 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感官要求上,生乳应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有天然乳香味,无肉眼可见杂质。理化指标方面,生牛乳酸度要求由12°T - 18°T改为10°T - 18°T,删除“仅适用于荷斯坦奶牛”脚注;脂肪含量≥3.1g/100g,蛋白质含量≥2.8g/100g,冰点≤ - 0.500℃ 。污染物限量规定,铅≤0.05mg/kg,总汞≤0.01mg/kg等。微生物限量要求,菌落总数≤2×10⁶ CFU/mL ,大肠菌群≤0.3 MPN/mL ,且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此外,对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兽药残留限量等也有明确规定。
二. GB 5009.2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酸度的测定》:规定了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多种酸度测定方法。在生乳检测中,根据生乳特性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方法,如电位滴定法更精准,适用于对酸度数据要求高的情况。
三. GB 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涵盖凯氏定氮法等经典蛋白质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通过将生乳中蛋白质转化为铵盐,再用酸碱滴定测定氮含量,进而推算蛋白质含量,操作严谨,结果可靠。
四. GB 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提供了索氏抽提法等脂肪检测方法。索氏抽提法利用脂肪可溶于有机溶剂特性,通过反复抽提分离生乳中脂肪,再经称重计算脂肪含量。
五.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等测定菌落总数。将生乳样品进行梯度稀释,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统计平板上菌落数量,乘以相应稀释倍数得到生乳中菌落总数。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
生乳检测至关重要。从健康角度,可确保消费者免受因生乳污染或质量问题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威胁。从行业角度,保障乳制品质量,提升乳业整体信誉和竞争力。检测方法多样,理化检测通过仪器分析脂肪、蛋白质、酸度等指标;微生物检测运用培养技术测定菌落总数、致病菌等;污染物检测借助色谱、质谱等先进技术筛查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采样时需遵循无菌操作,保证样品代表性,运输过程中要避光冷藏,防止样品变质。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执行,实验室需通过资质认证,定期校准仪器并参与能力验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