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玉米油检测标准最新版(GB/T)有哪些?对保障玉米油质量有何作用?
答:
一、玉米油相关标准
1. GB/T 19111-2017《玉米油》
2. 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3.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4.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5. GB/T 5524-2008《动植物油脂 扦样》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19111-2017《玉米油》
该标准规定了玉米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要求,适用于成品玉米油和玉米原油商品。其中玉米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玉米原油的贸易。玉米油分为精制玉米油和未精制玉米油,精制玉米油又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在质量要求上,精制玉米油外观应为清澈透明,无沉淀等杂质,色泽为稳定浅黄色;未精制玉米油为淡黄色液体,内含杂质和沉淀。气味方面,精制玉米油无异味或特殊气味,为高度稳定稠度液体;未精制玉米油具有特殊气味。理化指标上,精制玉米油酸价不高于0.4mg KOH/g,过氧化值不高于10 meq/kg;未精制玉米油酸价不高于5mg KOH/g,过氧化值不高于30 meq/kg 。在脂肪酸含量上,精制玉米油油酸含量不低于56.0%,亚油酸含量不高于4.0%;未精制玉米油油酸含量不低于20.0%,亚油酸含量不低于30.0% 。
二. 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此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具体有水解 - 提取法,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酯交换法,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样品的脂肪酸含量测定;乙酰氯 - 甲醇法,适用于含水量小于5%的乳粉和无水奶油样品的脂肪酸含量测定。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来得出试样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含量。
三.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规定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方法。酸价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对于玉米油,不同等级有相应的酸价限制,如上述GB/T 19111 - 2017中对精制和未精制玉米油的酸价要求,通过准确测定酸价可判断玉米油的质量及是否酸败。常用的测定方法为酸碱滴定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以酚酞等为指示剂,滴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根据消耗碱液的量计算酸价。
四.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明确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过氧化值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过氧化值过高表明油脂已经或即将发生酸败变质。对于玉米油,同样有相应的过氧化值标准。其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等,通过测定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碘的量,进而计算出过氧化值。
五. GB/T 5524-2008《动植物油脂 扦样》
该标准规定了从动植物油脂批量产品中扦取样品的方法,扦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代表性。正确的扦样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扦样工具的选择、扦样部位的确定、扦样数量等,以确保所取样品能真实反映整批玉米油的质量状况。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检测对于玉米油至关重要。从作用来看,可确保玉米油质量符合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生产企业行为。通过检测能及时发现玉米油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酸败、污染等。在检测方法上,对于脂肪酸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利用不同脂肪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酸价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过氧化值测定采用滴定法等。同时,扦样遵循GB/T 5524 - 2008规定的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整批玉米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