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玉米粉检测有哪些重要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如何保障玉米粉的质量与安全?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0463-2024《玉米粉》
2.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3. 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4. GB/T 5507《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
5. GB/T 5509《粮油检验 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
二、标准内容
1. GB/T 10463-2024《玉米粉》:此标准规定了玉米粉的分类、原料要求、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并描述了相应检验方法,适用于供食用或用作食品原料的玉米粉。在分类上,按加工工艺和粗细度分为脱胚玉米粗粉、脱胚玉米细粉、全玉米粗粉、全玉米细粉四类。原料方面,玉米应符合GB 1353规定,玉米糁应符合GB/T 22496规定,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质量要求涵盖粗细度、灰分含量、含砂量、磁性金属物、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值等指标。例如,脱胚玉米粗粉和全玉米粗粉要求全部通过CQ10号筛,且留存在CQ27号筛网分别不小于90%;脱胚玉米细粉和全玉米细粉同样全部通过CQ10号筛,但留存在CQ27号筛网小于90%。灰分含量(干基)上,脱胚玉米粉≤1.0%,全玉米粉≤3.0% 。含砂量均≤0.02%,磁性金属物≤0.003g/kg,水分含量≤14.5% 。色泽、气味、口味要求正常,外观形态需呈干燥、疏松的粉末状或微颗粒状,无结块。净含量遵循《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2. 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仲裁法为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 - 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在玉米粉检测中,可采用直接干燥法将样品在105℃恒温烘箱中干燥至恒重,通过计算样品干燥前后的质量差来确定水分含量,以此判断玉米粉水分是否符合GB/T 10463 - 2024中规定的≤14.5%的要求。
3. 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在玉米粉检测里,采用高温灼烧法,把玉米粉样品放入550℃马弗炉中灰化,通过测定灰分(即样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含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GB/T 10463 - 2024中对于不同类型玉米粉灰分含量的限定,如脱胚玉米粉≤1.0%(干基),全玉米粉≤3.0%(干基) ,以此反映玉米粉原料的加工精度等情况。
4. GB/T 5507《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适用于粉类粗细度的测定。对于玉米粉,依据此标准使用标准筛进行筛分实验。如针对GB/T 10463 - 2024中规定的脱胚玉米粗粉、全玉米粗粉全部通过CQ10号筛,且留存在CQ27号筛网不小于90% ;脱胚玉米细粉、全玉米细粉全部通过CQ10号筛,但留存在CQ27号筛网小于90%的粗细度要求,利用该标准的方法进行筛分操作并计算不同粒径颗粒占比,从而判定玉米粉粗细度是否达标。
5. GB/T 5509《粮油检验 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规定了粉类磁性金属物的测定方法。在玉米粉检测中,运用磁铁吸附法,通过特制的磁性金属物测定仪,将玉米粉中的磁性金属物分离出来并进行称量,计算其含量,用以判断是否符合GB/T 10463 - 2024中规定的磁性金属物≤0.003g/kg的要求,保障玉米粉的质量安全,避免磁性金属物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三、检测重要性与方法
玉米粉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检测,能及时发现玉米粉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水分过高易导致发霉变质,灰分、含砂量、磁性金属物超标会影响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健康。检测方法涵盖多种,如针对水分采用GB 5009.3中的直接干燥法;灰分利用GB 5009.4的高温灼烧法;粗细度依照GB/T 5507的标准筛筛分法;磁性金属物运用GB/T 5509的磁铁吸附法等。在实际检测中,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定的流程与参数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从而为玉米粉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有力的质量把控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