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酱油、醋、蚝油等液态调味料有哪些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
2. 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
3. GB/T 18187-2000《酿造食醋》
4. 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
5. GB/T 21999-2008《蚝油》
二、标准内容
1.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规定了酿造酱油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技术要求涵盖感官特性(色泽、香气、滋味、体态)、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全氮、铵盐、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如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特级≥0.80g/100mL,一级≥0.70g/100mL ,二级≥0.55g/100mL,三级≥0.40g/100mL;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相应为特级≥0.80g/100mL,一级≥0.60g/100mL,二级≥0.50g/100mL,三级≥0.40g/100mL 。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7的规定。
2.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规定了酱油的食品安全要求,包括污染物限量(铅、镉、总汞、无机砷等)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真菌毒素限量(黄曲霉毒素B₁)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微生物限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其中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3.GB/T 18187-2000《酿造食醋》:规定了酿造食醋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技术要求中,总酸(以乙酸计),固态发酵食醋和液态发酵食醋均需≥3.50g/100mL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固态发酵食醋≥0.50g/100mL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固态发酵食醋≥1.00g/100mL,液态发酵食醋≥0.50g/100mL。卫生指标与GB 2719一致。
4.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规定了食醋的食品安全要求。污染物限量(铅、镉、总汞、无机砷等)符合GB 2762规定;真菌毒素限量(黄曲霉毒素B₁)符合GB 2761规定;微生物限量方面,菌落总数≤1000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 ,致病菌限量符合GB 29921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GB 2760规定。
5.GB/T 21999-2008《蚝油》:规定了蚝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涵盖感官要求(色泽、滋味与气味、体态);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总固形物、食盐、总酸等),如氨基酸态氮含量,特级≥0.40g/100g,一级≥0.30g/100g,二级≥0.20g/100g 。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三、检测重要性、意义、方法、作用
检测在液态调味料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至关重要。从重要性看,通过检测可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意义在于能够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检测方法多样,理化指标检测常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如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用甲醛值法,测食醋总酸用酸碱滴定法。微生物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MPN法等,如检测菌落总数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大肠菌群用MPN法。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如检测铅、砷等重金属含量。检测的作用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