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除锈剂检测标准有哪些?检测方法是什么?
一、标准名称
1. QB/T4090-2023《制糖工业助剂 非水溶性防锈剂》
2. SH0043-1991《746防锈剂》
3. SH/T0067-1991《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含量测定法》
4. SH/T0069-1991《发动机防冻剂、防锈剂和冷却液pH值测定法》
5. SH/T0091-1991《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储备碱度测定法》
二、标准内容
一. QB/T4090-2023《制糖工业助剂 非水溶性防锈剂》
该标准规定了制糖工业用非水溶性防锈剂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要求防锈剂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在制糖工业生产环境下,能有效防止设备金属部件生锈。在试验方法中,对防锈性能测试的环境条件、测试时间等都有明确规定,例如需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对模拟制糖设备金属部件进行防锈试验,测试周期一般为[X]天,通过观察试验后金属部件表面生锈情况来判断防锈剂是否达标。
二. SH0043-1991《746防锈剂》
此标准针对746防锈剂,规定了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746防锈剂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技术要求涵盖外观、密度、闪点、防锈性能等指标。外观要求为均匀液体,无沉淀和分层现象;密度需在规定的[具体密度范围]内;闪点不低于[具体闪点数值]℃;防锈性能方面,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对特定金属试片进行防锈测试,在规定时间内,金属试片表面不得出现锈迹。
三. SH/T0067-1991《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含量测定法》
该标准详细说明了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试样被灼烧后所剩残留物经煅烧所得的无机物。测定时,取一定量的发动机冷却液或防锈剂试样,在高温炉中按特定升温程序进行灼烧,直至残留物恒重,通过计算残留物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来确定灰分含量。标准对灼烧温度、升温速率、灼烧时间等关键参数都有严格规定,如灼烧温度一般控制在[具体温度数值]℃,升温速率为[具体升温速率数值]℃/min,灼烧时间不少于[具体时间数值]h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 SH/T0069-1991《发动机防冻剂、防锈剂和冷却液pH值测定法》
该标准规范了发动机防冻剂、防锈剂和冷却液pH值的测定方法。pH值反映了溶液的酸碱性,对于发动机相关液体的性能和设备保护至关重要。测定时,采用符合标准的pH计,将其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标准对pH计的校准、电极的选择和使用、测试温度等都有要求,例如,测试前需用标准缓冲溶液对pH计进行校准,校准温度与测试温度应保持一致,一般为(25±1)℃ ,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五. SH/T0091-1991《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储备碱度测定法》
储备碱度是衡量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对酸性物质中和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标准规定了其测定方法,通过酸碱滴定的方式,用标准酸溶液滴定一定量的发动机冷却液或防锈剂试样,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根据消耗的标准酸溶液体积计算储备碱度。标准对滴定过程中的滴定速度、指示剂用量、终点判断等都有明确说明,如滴定速度一般控制在[具体滴定速度数值]mL/min,指示剂酚酞的用量为[具体用量数值]mL ,终点判断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
三、检测的作用及方法
检测除锈剂作用显著。一方面,能确保除锈剂质量,保障其在实际使用中有效除锈,避免因除锈效果不佳影响金属制品后续使用;另一方面,可评估除锈剂对金属的腐蚀性,防止过度腐蚀损坏金属。在环保方面,检测能判断除锈剂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检测方法多样。成分分析可采用光谱分析等技术,确定除锈剂化学成分及含量;pH值测定使用pH计,依据相关标准操作读取数值;腐蚀速率测试通过将金属试片浸泡在除锈剂中,在规定时间内测量试片质量变化或腐蚀深度来计算;清洁效率测试在模拟实际生锈环境下,观察除锈剂在一定时间内去除锈迹的程度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