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气瓶检测规范在2025年有哪些最新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对气瓶检测流程和结果判定有何具体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
1.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5)
2. 《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04-2025)
3. 《钢质焊接气瓶》(GB/T 5100-2020,含2025年第1号修改单)
4.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7925-2024)
5.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 25972-2024)
二、标准内容
一.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TSG 23-2025):该规程对气瓶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充装、检验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提出了安全技术要求。明确了不同类型气瓶的适用范围,规定了气瓶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性能,如强度、密封性等。在制造环节,对材料选用、制造工艺等作出严格规定;使用环节强调了使用者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范;充装环节规范了充装单位的资质和充装操作流程;检验环节则明确了定期检验的周期、项目和方法等,确保气瓶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安全性。
二. 《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04-2025):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30MPa,公称容积0.4L~150L,用于盛装压缩气体、高压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可重复充装的钢质无缝气瓶。规定了此类气瓶定期检验的周期,一般情况下,盛装氮、六氟化硫、惰性气体及纯度大于等于99.999%的无腐蚀性高纯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一次;盛装对瓶体材料能产生腐蚀作用的气体、液体的气瓶,每2年检验一次;盛装其他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瓶口螺纹检查、内部检查、壁厚测定、容积测定、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根据检验结果,对气瓶进行评定,判断其是否可继续使用、需维修后使用或报废。
三. 《钢质焊接气瓶》(GB/T 5100-2020,含2025年第1号修改单):规定了钢质焊接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等要求。在设计方面,对气瓶的结构、强度计算等有详细规定;制造环节对焊接工艺、焊缝质量控制等提出严格要求,如焊缝需进行无损检测。2025年第1号修改单补充明确了因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更新内容,提高了耐高压能力等级,新增了几项用于评定气瓶在极端条件下可靠性的测试方法,还增加了关于回收与再利用的规定,以响应环保要求。
四.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7925-2024):规定了制造过程中的气瓶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平板探测器X射线数字成像(DR)检测技术、设备、工艺和图像质量要求。适用于公称厚度1.5mm~16.0mm,公称直径100mm~1200mm的钢及有色金属材料制成的气瓶对接焊缝DR检测。明确了检测环境与工作条件、检测时机与工件表面制备、检测技术与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如检测时应保证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工件表面应清理干净。对图像的信息标识、质量指标测定与要求、观察处理与尺寸测定、检测质量分级、存储以及检测记录与报告等都有详细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五.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 25972-2024):该标准替代GB 25972-2010成为新的气体灭火系统产品标准。新增外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对应修改型号编制方法、灭火系统构成要求、瓶组和容器阀结构要求、安全泄放装置要求等内容。新增瓶组贮存压力、最大工作压力、最小工作压力等术语,补充工作温度超过0~50℃时的部件要求,更新压力容器和气瓶在设计、制造、检验和标志等阶段参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新增消防物联网相关要求,规定了状态监视及数据应用平台功能要求,增加选择阀、容器阀等启闭状态信号反馈功能要求,新增降噪喷嘴、检漏装置、泄压装置等部件要求,新增驱动装置防误喷功能和自检功能要求,新增抗震支吊架要求,修订了部分部件的试验方法。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气瓶检测的作用至关重要,气瓶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消防等多个领域,且多盛装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介质。通过定期检测,可及时发现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材质劣化、腐蚀、裂纹等安全隐患,防止气瓶在使用中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气瓶检测方法多样,外观检查是基础,通过直接观察气瓶表面,检查是否有损伤、变形、腐蚀等情况。内部检查可借助内窥镜等工具,查看气瓶内部是否存在腐蚀、异物等。壁厚测定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气瓶壁厚,判断是否因腐蚀等导致壁厚减薄超出允许范围。水压试验通过向气瓶内充水并施加规定压力,检验气瓶的强度和密封性。气密性试验则在一定压力下,检查气瓶是否存在气体泄漏。此外,对于焊缝等关键部位,可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内部缺陷。不同的检测方法相互配合,全面保障气瓶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