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纸中的有害物质检测主要针对荧光剂和重金属两类风险物质。荧光增白剂可能引发皮肤过敏,铅、汞等重金属存在慢性毒性风险。企业需通过专业检测确认产品安全性,避免因有害物质超标导致市场召回或法律纠纷。那么,如何准确测定抽纸中的荧光剂含量?重金属迁移量检测需要注意哪些技术要点?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荧光剂检测的关键技术要点
1. 荧光增白剂种类鉴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分离鉴定22种常见荧光剂,包括联苯乙烯基类(如CBS-351)、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OB-1)。聚检通实验室通过优化流动相比例(乙腈:水=85:15),能将检出限控制在0.05mg/kg。
2.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
参照GB/T 27741-2018标准,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65nm激发波长下检测。需注意样品前处理中的超声萃取时间控制(30±5分钟),避免因过度萃取导致数据失真。某品牌抽纸曾因未校准仪器基线,导致检测结果虚高15%。
二、重金属检测的特殊要求
1. 迁移量测试模拟条件
按EN 1811:2023标准,采用人工汗液(pH=6.5)在40℃环境下振荡提取2小时。重点监控铅、镉、汞、砷四种元素,其中铅的迁移限值为0.5μg/cm²。聚检通实验室发现,部分低价抽纸的铅迁移量可达限值的2-3倍。
2. 仪器联用技术应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比原子吸收光谱(AAS)灵敏度更高,可检出0.001mg/kg级别的铬。测试时需加入铟内标物校正基质干扰,回收率应控制在90%-110%范围内。
三、企业送检的实操建议
1. 样品制备规范
抽取同批次至少3个独立包装,取样部位需包含纸张中心及边缘区域。对于印花抽纸,应单独检测着色区域的重金属含量。某客户因未检测彩色印花部分,后期被市场监管发现镉超标案例值得警惕。
2. 检测方案优化策略
常规检测套餐包含荧光剂筛查(800元)和四项重金属测试(1200元)。长期合作企业可采用原料批次抽检模式,将检测成本降低30%。聚检通数据显示,执行原料预检的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2%。
四、法规符合性要点解析
1. 中国标准与欧盟差异
GB 21027-2020仅要求检测可迁移荧光物质,而REACH法规附件XVII第72条还限制OB-1等特定物质的总含量。出口欧盟产品需额外进行荧光剂总量测定(费用增加400元/样)。
2. 检测报告时效管理
重金属检测报告有效期为2年,荧光剂报告因工艺变更频繁建议1年更新。聚检通客户档案系统可自动提醒复检时间,避免证书过期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抽纸有害物质检测的全部内容,聚检通拥有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配备岛津LC-20A、珀金埃尔默NexION 350D等设备,可出具国际互认的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