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冰作为直接接触食品的介质,其卫生安全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引发严重肠胃疾病。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标准,采用科学方法对食用冰进行致病菌筛查。那么,如何准确检测这两种致病菌?不同方法的操作要点有哪些?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1. 增菌培养法
操作方法:取25g食用冰样本加入缓冲蛋白胨水,36℃培养18小时。转接至TTB和SC增菌液,42℃二次增菌24小时。
目的:扩大目标菌群数量,抑制杂菌干扰。
作用:提高低浓度沙门氏菌检出率,检出限可达1CFU/25g。
2. 选择性分离法
操作方法: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BS、XLD、HE三种琼脂平板,36℃培养24-48小时。
目的:利用培养基特异性成分筛选目标菌落。
作用:BS平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XLD平板通过菌落颜色区分沙门氏菌。
3. 生化鉴定法
操作方法:挑取可疑菌落进行TSI斜面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等5项生化反应。
目的:验证菌株代谢特征是否符合沙门氏菌标准。
作用:排除假阳性结果,准确率可达99.7%。
4. 血清学检测法
操作方法:用O多价和H因子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目的:确定菌体表面抗原结构。
作用:最终确认沙门氏菌血清型,必要时进行脉冲场电泳分型。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1. Baird-Parker平板法
操作方法:样本经7.5%氯化钠肉汤增菌后,涂布于B-P平板,36℃培养24-48小时。
目的:利用卵黄亚碲酸钾抑制杂菌,促进葡萄球菌生长。
作用:典型菌落呈黑色凸起,周围有透明溶血环,检出限10CFU/g。
2. 血浆凝固酶试验
操作方法:挑取可疑菌落与兔血浆混合,37℃水浴4小时观察凝固现象。
目的:检测菌株致病性关键指标。
作用:阳性结果可判定为产毒株,需进一步检测肠毒素。
3. PCR快速检测法
操作方法:提取细菌DNA,扩增nuc基因或ent毒素基因片段。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异性识别目标菌。
作用:6小时内完成检测,灵敏度比培养法高100倍。
4.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操作方法:使用抗SEA-SEE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检测肠毒素。
目的:直接筛查毒素而非活菌。
作用:适用于加工后食用冰的毒素残留检测,检测限0.5ng/g。
三、检测质量控制要点
1. 样品处理规范
操作要点:无菌条件下破碎食用冰样本,检测前保持0-4℃保存。
目的:防止样本交叉污染或菌群变化。
作用:确保检测结果代表实际卫生状况。
2. 方法验证要求
操作要点:每批次检测需同步进行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目的:监控培养基有效性及操作无菌性。
作用:符合CNAS-CL01:2018认可准则要求。
3. 数据判读标准
操作要点: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平板上需同时符合2种以上特征。
目的:避免将变形杆菌等干扰菌误判。
作用:确保报告结论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关于食用冰致病菌检测方法的全部内容,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CMA认证实验室,配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可为食品企业提供符合GB 4789.4-2016等标准的专业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