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如何检测调味料中的沙门氏菌?常用方法是什么?

日期:2025-05-14 14:08:49 浏览:32
内容简介:在调味品生产与流通环节,沙门氏菌污染可能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作为高风险的即食食品,调味料需遵循《GB 29921-2021》标准执行n=5、c=0、m=0的严格限量要求。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精准的检测技术体系,为调味料企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沙门氏菌检测服务,保障食品安全防线。一、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体系1.传统培养法传统

在调味品生产与流通环节,沙门氏菌污染可能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作为高风险的即食食品,调味料需遵循《GB 29921-2021》标准执行n=5、c=0、m=0的严格限量要求。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精准的检测技术体系,为调味料企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沙门氏菌检测服务,保障食品安全防线。

如何检测调味料中的沙门氏菌?常用方法是什么?

一、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体系

1.传统培养法

传统方法依据《GB 4789.4-2016》建立,包含5个关键阶段:

预增菌处理:将25g调味料样品与225mL缓冲蛋白胨水(BPW)混合,36℃培养8-18小时。此阶段修复受损菌体,尤其针对经辐照、高温处理的调味料中存活的沙门氏菌。

选择性增菌:分别接种TTB(四硫磺酸钠煌绿)和SC(亚硒酸盐胱氨酸)培养基。2024年新标准改用RVS(氯化镁孔雀绿大豆胨)替代SC,42℃培养可抑制75%非目标菌。特殊提示:含油脂的调味料需加入灭菌吐温-80乳化,确保菌体充分释放。

分离培养:采用BS琼脂+XLD/HE琼脂双平板策略。BS琼脂需避光保存且48小时内使用,XLD琼脂可区分典型粉红色菌落与干扰菌。针对酱油等深色样品,需增加1:10稀释步骤避免色素干扰菌落观察。

2.生化鉴定技术

三糖铁试验中,沙门氏菌典型特征为斜面红色(产碱)、底层黄色(产酸)并伴随H₂S黑色沉淀。需注意3%的沙门氏菌存在乳糖阳性变异,需结合赖氨酸脱羧酶试验排除假阴性。

尿素酶、氰化钾生长试验构成鉴别矩阵,可区分沙门氏菌与枸橼酸杆菌等近似菌属。实验需同步设置阳性对照菌株(如ATCC14028)。

3.血清学确证

采用A-F多价O血清和H多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对于Vi抗原阳性菌株,需100℃煮沸处理破坏荚膜后再检测。聚检通实验室配置丹麦进口血清试剂,较国产试剂灵敏度提升15%,可识别98%的食源性沙门氏菌血清型。

4.快速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法可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针对invA基因设计引物,检出限达1CFU/g。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适用于产线快速筛查,但需注意交叉反应风险。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如VITEK 2)将检测周期压缩至3天,数据库涵盖2600+沙门氏菌亚型。

二、调味料检测特殊控制点

1.样品前处理

粉状调味料需过60目筛消除结块

含颗粒物产品采用拍击式均质器400r/min处理2分钟

水分活度<0.94的调味料延长预增菌至24小时

2.过程质控

每批次同步进行空白对照、阳性添加回收实验

培养基每季度进行性能验证,TTB培养基碳酸钙沉淀率需>80%

血清试剂开瓶后标注失效日期,避免冷冻保存导致的蛋白变性

三、检测体系优化方向

1. 引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实现2小时菌种鉴定

2. 建立调味料专属检测数据库,收录八角、花椒等天然抑菌成分干扰数据

3. 开发纳米磁珠富集技术,提升低载量污染检出率

以上就是关于调味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全面解析。聚检通(www.qijiankeji.com)作为通过CNAS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ISO 17025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从标准检测到菌株溯源的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全球62个国家互认。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