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环境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师生健康与学习效率。甲醛、TVOC和CO₂作为核心污染物,需通过专业检测评估风险。聚检通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国标GB/T 18883-2022,采用科学方法精准把控数据。那么,如何规范执行检测流程?哪些关键细节易被忽视?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甲醛检测方法
1.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操作:采样仪以0.5L/min流量抽取10L空气,吸收液与甲醛反应生成嗪,显色后分光光度计测630nm波长吸光度。
目的:量化甲醛浓度,判断是否超过0.08mg/m³限值。
作用:精准反映短期暴露风险,适用于密闭12小时后的教室环境。
2. 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
操作:校准仪器后置于离地1.2m高度,实时读取数据并记录5分钟均值。
目的:快速筛查高浓度污染区域。
作用:辅助定位污染源,但需定期用标准气体验证准确性。
二、TVOC检测方法
1.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操作:Tenax-TA吸附管采集20分钟空气,热解吸后经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定量分析。
目的:检测苯系物、烷烃等挥发性有机物总量。
作用:识别装修材料释放的混合污染物,阈值应≤0.6mg/m³。
2. PID光离子化检测仪
操作:开机预热后,在教室四角及中心点进行30秒瞬时检测。
目的:评估TVOC空间分布特征。
作用:适用于通风系统效能验证,数据需结合温湿度修正。
三、CO₂检测方法
1. 非分散红外法(NDIR)
操作:连续监测仪放置于人员密集区,记录8小时动态浓度曲线。
目的:监控通风不足导致的CO₂累积。
作用:浓度超过1000ppm需预警,反映新风量是否达标。
2. 化学吸收滴定法
操作:双气路采样瓶收集气体,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后盐酸滴定。
目的:获取绝对浓度基准值。
作用:校准电子仪器,适用于验收检测场景。
以上就是关于教室环境甲醛、TVOC和CO₂检测方法的全部内容。聚检通作为通过CMA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备日本GASTEC采样仪、美国Interscan色谱等设备,确保数据精确至0.001mg/m³量级,助力教育场所空气质量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