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31893-2015《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限量及测定方法》标准的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标准号:GB 31893-2015。
2.中文标准名称: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限量及测定方法。
3.英文标准名称:Limit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soluble Chromium(Ⅵ)content for cement。
4.发布日期:2015 年 9 月 11 日。
5.实施日期:2016 年 10 月 1 日。
6.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7.归口部门: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8.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9.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多家单位。
10.主要起草人:倪竹君、黄小楼、崔健、刘文长、范磊、刘晨、刘晓莉等。
11.中国标准分类号:Q11。
12.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10。
二、标准内容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限量及测定方法,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水泥。
2.限量要求: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限量值应不大于 10.00mg/kg。
3.测定方法: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含量。其原理是水泥试样中的水溶性铬(Ⅵ)与二苯碳酰二肼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波长 540nm 处测量其吸光度,吸光度与铬(Ⅵ)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比尔 - 朗伯定律。
4.结果表述:水溶性铬(Ⅵ)含量以三氧化二铬(Cr₂O₃)计,单位为 mg/kg,结果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当水溶性铬(Ⅵ)含量大于或等于 1mg/kg 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当含量小于 1mg/kg 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保留三位。
三、标准应用场景
1.水泥生产环节:水泥生产企业需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含量,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避免使用含有高水溶性铬(Ⅵ)的原料,同时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水溶性铬(Ⅵ)的产生,确保出厂水泥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性。
2.水泥销售与流通环节:在水泥销售和流通领域,相关部门可依据本标准对市场上的水泥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查检验,防止不符合标准的水泥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3.水泥使用环节: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制品生产等水泥使用场景中,确保使用的水泥符合标准要求,可有效降低水泥中水溶性铬(Ⅵ)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因水泥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4.质量检测机构:各类水泥质量检测机构需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测定方法对水泥样品进行检测,为水泥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和用户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质量判定依据,助力水泥行业的质量管控和绿色发展。
四、总结
1. GB 31893-2015 标准的实施对水泥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为限制水泥中水溶性铬(Ⅵ)的含量提供了明确的量化依据和科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推动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2. 该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水泥生产企业、监管部门、质量检测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严格把控水泥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以确保水泥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性,促进水泥工业向绿色化、环保化方向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