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351-2023《小麦》解读大全
一. 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351-2023《小麦》标准于2023年5月23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并归口,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管理。其英文名称为“Wheat”,国际标准分类号为67.080。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
二. 标准内容
GB 1351-2023《小麦》标准对小麦的术语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具体包括:
1. 术语和定义:新增了“热损伤粒”和“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等术语的定义,同时完善了“生芽粒”和“生霉粒”的定义。
2. 分类:按照籽粒硬度和种皮颜色,将小麦分为硬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白小麦和软质红小麦等类型。
3. 质量要求:对小麦的外观、含水量、杂质、面筋吸水量、氮素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严格规定。
4. 检验方法:明确了扦样、分样、色泽气味检验、水分含量检验等具体执行标准。
三. 标准应用场景
GB 1351-2023《小麦》标准广泛应用于小麦的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1. 收购环节:标准为小麦的收购提供了明确的质量判定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
2. 储存和运输:规定了小麦储存和运输的条件,确保小麦在流通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伤。
3. 加工和销售:为小麦加工企业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 总结
GB 1351-2023《小麦》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小麦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通过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标准不仅提升了小麦的整体品质,还为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小麦产业的升级和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