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 沉积物分析》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5-2007)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7 年联合发布,自 2008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英文名为 “Marine monitoring—Part 5: Analysis of sediments”,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13.060.01。其起草人众多,涵盖了众多海洋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为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工作提供了权威、统一的规范和指导。

二、标准内容
1. 采样系统性 :从采样器具的选择到采样点的布设,从表层采样到分层采样,标准都给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它要求采样器具必须清洁、无污染,采样点的布设要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沉积物类型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海洋沉积物的实际情况。
2. 分析精准性 :涵盖了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分析,如粒径分布、密度等,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和物理状态。同时,对化学分析部分,如重金属含量(汞、铅、镉等)、有机污染物含量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检出限、精密度等都做了严格规定,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质量控制严格性 :在样品的保存、运输、制备等环节都明确了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样品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还规定了对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要求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海洋沉积物的质量状况。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核心依据之一。通过对海洋沉积物的定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监测到某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2.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在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资源开发等项目中,对海洋沉积物的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为准确评估项目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程度提供了技术手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在发生海洋污染事故时,如石油泄漏、化学品溢出等,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事故区域的海洋沉积物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扩散范围,为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责任认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针对性。
四、总结
1. GB 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是我国海洋监测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标准,它为海洋沉积物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海洋监测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 在新时代的海洋事业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深入贯彻和执行这一标准,不断推动海洋监测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完善,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