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解读
一、标准基本信息
《GB 21734-2008》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8月7日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归口于全国自然灾害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原则、场地要求、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旨在为地震灾害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安置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标准内容
1. 场址选择:应避开地震断层带、洪水影响区域等危险地带,确保场地地质结构稳定,周边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快速疏散和救援物资运输。
2. 场地面积:根据避难场所的等级,一级场所面积需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以满足大量人员的临时安置需求。
3. 配套设施:包括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等,应设置紧急医疗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健康需求。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规划阶段:在地震多发地区,该标准可作为新建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的规划依据,提前规划好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城市整体的地震应急能力。
2. 应急阶段:地震发生后,政府部门可依据该标准,快速评估现有公共场所是否符合避难场所要求,及时启用符合条件的场所,组织受灾群众疏散安置,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总结
《GB 21734-2008》标准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提升我国地震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和建设避难场所,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避难环境。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