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5465-2010《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指南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实施日期: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铝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归口部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保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英文标准名: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Aluminum Industry。
起草人:汇集了国内铝工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参与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10,与国际接轨,推动铝工业的绿色发展。
二、标准内容
1.排放限值:明确了铝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各项污染物的具体排放浓度限值,涵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多个方面。
2. 监测要求: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以及监测点位的设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管控措施:提出了铝工业企业应采取的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升级、末端治理等,以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铝冶炼:适用于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等环节,规范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铝加工:指导铝型材、铝板带箔等加工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环境监管:为环保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加强对铝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1. 推动绿色发展:通过严格的标准要求,促进铝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 提升行业水平:引导铝工业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保障环境质量:有效控制铝工业污染物排放,减少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