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大全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部
- 实施日期:2011年10月1日
- 主管部门:国家环境保护部
- 归口部门: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英文标准名: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ceramic industry
- 起草人:众多行业专家及环保部门代表
-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二、标准内容
- 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了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明确了不同工艺、不同规模企业的排放要求,以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 监测要求:详细说明了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点位设置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监管提供依据。
- 实施与监督:强调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标准应用场景
- 陶瓷生产企业:作为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环保行为准则,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选择合适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环境监管部门:为环保部门开展日常环境监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标准,便于对陶瓷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排放行为,保障环境质量。
- 产业规划与布局:在陶瓷产业规划和布局过程中,参考该标准对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合理规划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布局,避免因产业过度集中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总结
- 环保要求提升:GB 25464-2010标准的实施,推动了陶瓷工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 行业规范发展:该标准为陶瓷工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环境质量改善:通过严格控制陶瓷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推动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