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该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领域的关键文件,它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负责起草,归口于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英文名为“Emission Standard of Noise for Construction Site”,国际标准分类号为13.140,由李应平、张宇等专家参与起草。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建筑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标准内容
1.标准详细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的排放限值,依据施工场地周边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定了不同的昼间与夜间噪声限值。例如,在昼间,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施工场界噪声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则要控制在45分贝以下;而4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限值为70分贝,夜间则为55分贝。这些限值的设定,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敏感程度,力求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2.标准还对各类施工设备的噪声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土方施工设备,其噪声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等结构施工设备,以及吊车、升降机等设备施工阶段的噪声,同样受到明确的约束。这些规定,从源头上控制了施工设备的噪声产生,为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3.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标准中还明确了噪声监测的方法与位置。监测点位通常设置在施工场界处,靠近敏感目标的位置,以准确反映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监测仪器的性能、校准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等环节,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标准为挖掘机、装载机等土方设备设定了严格的噪声限值,要求其昼间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则要控制在55分贝以下。这一规定,有效限制了土方施工阶段的噪声排放,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
2. 对于桥梁施工,标准同样适用。夜间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将噪声控制在规定的限值内。这不仅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健康,也避免了对周边居民的过度干扰,维护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3. 在临时基础设施建设,如展览馆搭建等场景中,标准对各类施工设备的噪声排放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从打桩机到电锯,每一个环节都需遵循噪声限值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总结
1. 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为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与指导,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施工环境。
2. 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噪声排放限值,标准有效平衡了施工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既保障了施工进度,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3. 在实际应用中,该标准为各类建筑施工场景提供了具体的噪声控制依据,促进了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