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8645.1-2012《危险品检验安全规范 化学氧气发生器》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2012 年 12 月 31 日,这是我国危险品检验领域针对化学氧气发生器制定的关键规范文件,它的出现填补了当时在这一细分危险品类别的检验标准空白。
2.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危险品检验标准制定的高度重视,确保标准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3. 实施日期:2013 年 8 月 1 日正式实施,为相关行业和检验机构预留了合理的过渡时间,以便让各方能充分了解并按照新标准调整工作流程和检验方法。
4.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承担着对该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责,保障标准的顺利执行和有效落地。
5. 归口部门: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凭借其在危险化学品专业领域的深厚知识储备和行业经验,负责标准的具体技术归口工作,对标准的修订、更新和解释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
6. 英文标准名: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dangerous goods - Chemical oxygen generators,准确的英文名称便于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对该标准的宣贯和推广,促进我国危险品检验标准与国际接轨。
7. 起草人:来自国内多家权威检验机构、科研单位和企业等的众多专家共同参与起草,他们汇聚了不同视角的专业智慧,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8.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30(包装和容器的试验),这一分类号明确界定其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有助于在国际标准检索、对比和应用过程中快速定位,为我国危险品检验标准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方面,本标准明确适用于化学氧气发生器作为危险品的检验全过程,涵盖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成品检验的各个环节,确保对化学氧气发生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把控。
2. 性能要求上,详细规定了化学氧气发生器在氧气输出量、输出时间、氧气纯度、起始反应温度、热影响区域、反应残余物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判定标准。例如,要求氧气输出量必须稳定且满足规定的最低流量要求,以保障在紧急情况下的供氧可靠性;氧气纯度需达到一定标准,防止因杂质含量过高对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3. 检验方法部分,标准推荐了多种科学、精准的检验手段,如采用气体流量计测量氧气输出量,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氧气纯度,通过热电偶测量起始反应温度等。这些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数据准确性高的特点,为检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检测技术指引。
4. 检验规则涵盖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等不同阶段的检验流程和抽样方案。强调在进货环节对原材料严格把关,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检验,成品出厂前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化学氧气发生器才能流入市场。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制造企业是该标准应用的核心主体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依据标准要求优化产品设计,选用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例如,某航空用化学氧气发生器生产企业,按照标准调整生产工艺,使产品的氧气输出稳定性和纯度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到航空客户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检验检测机构频繁运用本标准开展第三方检验服务。他们接受制造企业、监管部门或用户的委托,利用专业设备和人员对化学氧气发生器进行检验,并出具公正、权威的检验报告。这些报告成为产品合格与否的重要判定依据,如在海关监管环节,检验检测机构依据标准出具的检验报告可直接决定化学氧气发生器相关产品的进出口通关情况。
3. 监管部门借助本标准加强危险品市场监管力度。在对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氧气发生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时,依据标准条款严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要求,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在一次危险品专项整治行动中,监管部门依据 GB 28645.1 - 2012 标准,查获了一批氧气输出量不达标的化学氧气发生器,及时阻止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总结
1. GB 28645.1 - 2012《危险品检验安全规范 化学氧气发生器》新标准的实施,为化学氧气发生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2. 该标准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我国危险品检验标准走向国际化舞台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我国在危险品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未来有望对该标准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以持续保障化学氧气发生器的质量安全,为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推动行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