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976.6-2012《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6部分:逃生绳》新标准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标准发布于 2012 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
2. 实施日期为 2013 年 7 月 1 日,旨在规范逃生绳市场,提升火灾逃生安全性。
3.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部门为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分技术委员会。
4. 英文标准名为 “Building fire escape and refuge equipment - Part 6: Escape ropes”,代表我国在火灾逃生器材领域与国际接轨的积极尝试。
5. 起草人众多,涵盖消防科研机构、高校、生产企业等专业人员,凝聚各方智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
6. 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13.220.20,精准定位其在消防领域的细分位置。
二、标准内容
1. 范围 :明确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用于火灾逃生的各类逃生绳。规定了其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关键内容。
2. 分类与型号 :依据绳索材质、直径、承载人数等参数,将逃生绳细致划分,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精准选择。
3. 技术要求 :对绳索的强度、耐磨性、耐火性等性能设定严格标准,确保在高温、摩擦等恶劣火灾场景下,逃生绳能可靠承载逃生人员重量,保障逃生过程的平稳与安全。
4. 试验方法 :制定严谨的拉力试验、磨损试验、燃烧试验等一系列测试流程,通过模拟真实火灾环境,全方位检验逃生绳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为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在高层住宅楼,家家户户可配备逃生绳,当火势蔓延、通道受阻时,居民可利用绳索从阳台等位置迅速下降至安全地带。
2. 对于写字楼、酒店等公共建筑,将其纳入消防设施配置清单,在紧急疏散时,为无法及时通过楼梯逃生的人员提供备用逃生路径。
3. 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结合消防演练,让师生、医护人员熟悉逃生绳的使用方法,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关键时刻能挽救众多生命。
四、总结
1. GB 21976.6 - 2012 标准实施,填补了国内逃生绳领域规范空白,为火灾逃生提供坚实保障。
2. 从产品生产到实际应用,全方位约束与引导,推动逃生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3. 助力降低火灾伤亡事故率,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长效作用,意义深远,影响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