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350-2013《变性燃料乙醇》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标准发布时间:2013 年 12 月 5 日。
2.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 实施日期:2014 年 6 月 1 日。
4. 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
5. 归口部门: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6. 英文标准名:Denatured fuel ethanol。
7. 起草人:多位来自国内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专家,涵盖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
8.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00(燃料、燃料技术和燃烧)。
二、标准内容
1. 适用范围 :明确规定适用于以谷物、薯类、糖类等为原料生产的变性燃料乙醇,主要用于与汽油调和成车用乙醇汽油。
2. 质量指标要求 :对变性燃料乙醇的外观、色度、水含量、杂质含量等多个理化指标设定严格限值。例如,水含量不得超过一定百分比,以确保乙醇汽油的稳定性和燃烧性能。
3. 变性剂要求 :详细规定变性剂的种类、添加比例以及其与乙醇的相容性,防止变性剂对发动机等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4. 试验方法 :列出精准的检测方法,如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含量,利用自动量水计测量水含量等,为质量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5. 检验规则 :涵盖抽样、判定规则等内容,明确生产企业和用户在质量检验环节的流程和要求。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生产领域 :乙醇生产企业以此为准则,严格把控生产环节,确保产出的变性燃料乙醇符合标准,从源头保障乙醇汽油质量。生产人员依据标准中的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点进行日常生产操作和质量监测。
2. 销售环节 :销售企业依据此标准对采购的变性燃料乙醇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在产品标识、存储等方面也按照标准规定执行,向下游用户准确传递产品信息。
3. 加油站调和 :在加油站将变性燃料乙醇与汽油调和时,工作人员依据标准中的比例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操作,确保调和后的车用乙醇汽油性能达标,保障车辆正常使用。
4. 质量监管 :监管部门依据该标准对市场上的变性燃料乙醇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生产和销售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总结
1. GB 18350-2013《变性燃料乙醇》标准为我国乙醇燃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依据,从生产到应用各环节均起到关键规范作用。
2. 该标准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车用乙醇汽油的品质,对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契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战略目标。
3. 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变化,此标准在未来可能还会有相应修订和完善,但其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推动我国变性燃料乙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