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解读大全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与实施日期 :GB 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 2013 年 10 月 10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自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发布与归口单位 :该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共同提出,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归口管理。
起草单位与人员 :由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起草人包括张春霞、郦秀萍、周继程等专家。
分类号与英文名 :中国标准分类号为 F01 技术管理,国际标准分类号是 27.010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综合,英文标准名为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for major processes of crude steel production”。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明确 :适用于粗钢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管理,覆盖炼铁(高炉、直接还原)、炼钢(转炉、电炉)以及轧钢等主要工序,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能源消耗量化标准。
能耗限额细致 :针对不同规模和工艺的生产工序,分别设定能耗限额。如炼铁工序中,1500m³ 以上高炉的吨铁能耗允许值不超 475kgce/t;炼钢工序里,200t 及以上转炉的吨钢能耗不高于 - 10kgce/t。
计算方法科学 :详细规定了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方式,涵盖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及数据统计规则等,确保能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管理要求全面 :要求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定期监测分析能耗,以评估实际能耗与限额的符合情况,并鼓励企业持续改进能源效率。
三、标准应用场景
企业能源管理 :钢铁企业可依标准设定能耗控制目标,制定节能计划,如首钢通过对照标准,发现部分设备能耗超标,进而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降低能耗,并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各工序能耗,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能耗评估与审计 :在企业能耗评估和审计中,该标准是重要依据。节能管理部门对钢铁企业进行能耗审计时,检查企业是否超限额能耗标准,分析能耗构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改进建议,促使企业加强能源管理。
新建项目审批 :新建钢铁项目需依据该标准进行能耗评估,确保项目能耗达到准入值要求。如某新建电炉炼钢项目,审批时会参照标准中电炉工序的能耗限额,根据其电炉容量确定准入值,若项目能耗指标不符合要求,则不予审批。
四、总结
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实施本标准,钢铁企业可明确能耗状况,制定科学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助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推动技术进步 :促使企业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满足能耗限额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有助于钢铁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