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0000.15-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5部分:氧化性固体》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日期:2013 年 10 月 10 日。
实施日期:2014 年 11 月 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部门: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英文标准名: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Part 15: Oxidizing solids.
起草人:王晓兵、范宾、杨挺、王高升、宋薇、张春辉、曹琛曼、朱彦、曹梦然、张华、温涛等。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二、标准内容
范围:规定了氧化性固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准、判定逻辑和指导、标签等内容,适用于氧化性固体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进行分类和标签。
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 GB 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四修订版等。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分类标准: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五修订版第三部分 34.4.1 中试验 0.1 进行分类,分为类别 1、类别 2 和类别 3。
判定逻辑和指导:提供了判定逻辑和指导,供负责分类的人员参考使用。
标签:规定了标签上应包含危险象形图、信号词、危险说明、防范说明、产品标识符和供应商标识等内容,其中氧化性固体使用的信号词为 “危险” 和 “警告”,象形图为火焰在圆环上,颜色为黑色,背景为黄色。
三、标准应用场景
化学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氧化性固体化学品时,需依据该标准进行分类和标签设计,准确地向用户传达化学品的危险性信息,以便用户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化学品经营单位:对所经营的氧化性固体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签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标签不符合规定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或法律纠纷。
运输行业:运输氧化性固体化学品时,运输人员可根据标签上的信息了解其危险性,从而采取合适的运输工具、包装和防护措施,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应急救援部门:在发生涉及氧化性固体化学品的事故时,应急救援人员可根据标签上的危险说明和防范说明,快速了解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四、总结
GB 30000.15-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5 部分:氧化性固体》的实施,对于规范氧化性固体化学品的分类和标签,提高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我国化学品行业的国际贸易和交流。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理解和掌握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氧化性固体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标准规定,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