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353-201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防盗装置》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7353-201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防盗装置》于 2014 年 12 月 5 日发布,2015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部门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其英文标准名为 “Motorcycles and mopeds - Anti - theft devices”,起草人包括诸多行业专家,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43.160.05(摩托车综合)。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防盗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在防盗要求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别防盗装置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如防盗锁具需在一定时间内抵御外力破坏,防盗报警装置应在非法入侵时及时发出警报等。还对防盗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要求,包括反复操作的灵活性,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性能的稳定性。对产品的标识也做了规范,要求清晰标注产品的名称、型号、生产企业等信息,方便消费者识别和使用。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造领域,生产企业需依据此标准为车辆配备符合要求的防盗装置,从源头提升车辆防盗性能。销售环节中,经销商可凭借符合标准的防盗配置作为卖点,为消费者推荐安全可靠的产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标准使得选购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时有了明确的防盗装置参考依据。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一旦遇到盗窃等安全问题,可依据标准规定的防盗装置性能要求来判断产品质量,维护自身权益。
四、总结
GB 17353-201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防盗装置》标准为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防盗安全提供了规范指导。它有效促进了相关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也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产业链中发挥了重要的质量管控作用,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