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0770-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全文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 :2014 年 4 月 15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当时称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
2. 实施日期 :2014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旨在规范锡、锑、汞工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
3. 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 :均由生态环境部负责,确保标准在行业内得到有效执行与监管,保障环境质量。
4. 英文标准名 :《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tin, antimony and mercury industry》,便于国际交流与行业参照。
5. 起草人团队 :汇聚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等众多专业机构与资深专家,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后联合起草,为标准的权威性与实用性奠定基础。
6. 国际标准分类号 :归属于特定分类,接轨国际标准体系,助力我国锡、锑、汞工业在国际舞台上稳健发展,提升行业环保形象。
二、标准内容
1. 污染物排放限值 :精准规定了锡、锑、汞工业企业在不同生产环节中,各类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及水污染物像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等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以汞为例,明确不同工艺条件下废水、废气中汞的排放阈值,为企业划定 “红线”。
2. 监测要求 :对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作出细致规范。要求企业在车间或生产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筒等关键位置设置规范的监测点位,依据生产工艺与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合理的监测频次,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开展检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3. 企业排放量核算 :提供清晰的核算方法,依据污染物的产生系数、去除效率等参数,核算企业实际的污染物排放量,便于企业自查自纠,也利于监管部门全面评估企业的环境影响,实施总量控制。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新建企业审批 :各地环保部门在审批新建锡、锑、汞工业项目时,严格对照该标准,审查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预计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从源头把控高污染项目落地,避免新增环境风险。
2. 现有企业监管 :成为日常环境监察的 “标尺”,执法人员定期深入企业,检查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对违规排放行为依法处罚,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升级治理技术,持续改进环境表现。
3. 行业绿色发展引导 :为整个行业树立环保标杆,激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研发绿色工艺,推动锡、锑、汞工业向低污染、高效益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行业竞争力。
四、总结
1. GB 30770-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行业环保监管的 “利器”,实施多年来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2.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引导企业践行绿色生产理念。
3. 随着环保要求提升,该标准仍需与时俱进,适时修订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势与行业发展需求,持续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