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解读指南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于 2014 年 4 月 29 日发布,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作为主管部门,归口于全国环保标准技术委员会。其英文名称为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起草人涵盖了来自科研机构、环保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专家等专业团队。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13.030.60。
二、标准内容
该标准对生活垃圾焚烧厂从选址到建设、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全面且细致的规定。
对污染物排放限值作出了明确界定,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像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为 80mg/m³(20% 氧含量基准)等,还对重金属如汞及其化合物等的排放限值进行了严格限制。
同时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必须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确保实时、准确地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保障数据的公开透明性,以便相关部门和公众监督。
三、标准应用场景
在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环评审批阶段,该标准是关键依据,评估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从源头把控污染风险。
对于焚烧厂的日常运行管理,运营方需依据标准严格控制各项污染物排放,依据标准调整工艺参数,如焚烧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等,以确保达标排放。
生态环境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可依照此标准对焚烧厂进行监督性监测,对违规排放行为依法处罚,促使企业持续合规运营,保障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四、总结
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为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提供了规范且严格的技术准则,从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到末端治理,全方位约束污染物排放。
其实施有效促进了焚烧厂的技术升级与工艺改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使生活垃圾焚烧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