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411-2015《船用燃料油》标准指南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 发布时间与实施日期 :GB 17411-2015《船用燃料油》标准于 2015 年 12 月 30 日发布,并自 2016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为我国船用燃料油市场提供了更新、更完善的技术规范。
2. 发布单位与主管部门 :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其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标准的制定、修订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等工作,确保标准能在行业内外得到有效执行。
3. 归口部门与起草人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0)作为其归口部门,负责标准的技术审核与归口管理工作。起草人众多,涵盖国内众多石油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人员,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参与标准文本的撰写,包括来自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专业人士,为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英文标准名与国际标准分类号 :英文标准名为 “Marine fuels”,国际标准分类号为 75.160.10(天然气;炼厂气;液化石油气),这有助于在国际交流与贸易中准确识别和对接该标准,推动我国船用燃料油行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在国际船用燃料油市场的竞争力。
二、标准内容
1. 产品分类与分级 :标准将船用燃料油分为馏分燃料油和残渣燃料油两大类。馏分燃料油按照运动粘度、闪点等关键指标进一步细分,残渣燃料油则依据硫含量、粘度等进行详细分级,满足不同类型船舶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料需求,为船舶燃油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2. 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对各类船用燃料油规定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密度、硫含量、钒含量、钠含量、铝 + 硅含量、闪点、凝点、倾点、运动粘度等多个指标的限定范围。同时,详细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手段,如电位滴定法测硫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金属元素含量等,确保燃料油质量的准确判定和有效控制,保障船舶的正常运行和环保要求。
3. 取样与标记规定 :明确了船用燃料油的取样方法和标记要求,强调了取样的代表性和规范性,以保证所取样品能真实反映整批燃料油的质量状况。标记方面,要求标注燃料油的类别、牌号、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便于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识别和追溯,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定位和处理,降低使用风险。
三、标准应用场景
1. 船舶燃油生产环节 :国内各大船用燃料油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依据该标准调整生产工艺和参数,确保所生产的燃料油符合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例如,在调和燃料油时,根据标准规定的硫含量、运动粘度等指标,精确控制各种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比例,使产品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等级,保障船舶燃油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可靠性。
2. 船舶燃油销售与储运场景 :在销售过程中,供应商和经销商通过按照标准对燃料油进行分类、标记和质量检测,向客户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信息和质量保证。在储存和运输环节,依据标准要求优化储存条件和运输方式,避免燃料油因储存环境不佳或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等因素导致质量下降,确保燃料油从生产企业到船舶终端用户的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船舶使用与检验场景 :船舶在加油时,轮机人员依据该标准核查所加燃料油的类别、牌号及质量检测报告,确保使用符合要求的燃料油,保障船舶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船舶的安全航行。船舶检验机构在对船舶进行检验时,也将船上所使用的燃料油是否符合 GB 17411-2015 标准作为重要检验内容之一,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要求及时整改,以减少船舶因燃料油质量问题引发的机械故障和环境污染风险,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航运安全。
四、总结
1.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GB 17411-2015《船用燃料油》标准的实施,为我国船用燃料油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使生产企业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了我国船用燃料油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2. 保障船舶安全与环保 :通过明确的技术指标和严格的质量要求,该标准确保了船用燃料油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了船舶因燃料油质量问题导致的机械故障风险,提高了船舶的航行安全性。同时,对硫含量、钒含量等环保指标的严格限制,减少了船舶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的污染,助力我国履行国际环保公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在国际航运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该标准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使我国船用燃料油市场与国际接轨,增强了我国船用燃料油在国际市场上的兼容性和互认性,为国内外船舶在中国港口加油提供了统一、规范的质量依据,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船舶选择我国港口进行燃油补给,促进了我国港口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