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GB 17916-2013《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的最新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1.发布与实施时间:该标准于2013年12月1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2.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3.英文标准名:Specifications for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toxic goods。
4.起草人与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有曹寄梅、沈绍基、夏益忠等,起草单位包括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仓储协会等。
5.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二、标准内容
1.储存条件:库房需干燥通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避免阳光直射等。不同种类的毒害性商品应视其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的不同分开存放,性质相抵的不应同库混存,剧毒性商品应专库储存或存放在彼此间隔的单间内,并安装防盗报警器和监控系统,库门装双锁,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2.入库验收:商品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技术说明书,验收应在库房外安全地点进行,且需双人复核。
3.堆垛要求:需遵循安全、方便原则,货垛下应有防潮设施,垛底距地面不小于15cm,垛高不超过3m。
4.养护技术:库房内要设置温湿度表,严格控制温湿度在要求范围内。
5.安全操作: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佩戴防护用具,操作时轻拿轻放。
6.出库原则: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7.应急处理:对消防方法和中毒急救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标准应用场景
1.仓储管理:仓库管理人员依据该标准,能够对毒害性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储存,确定合适的储存环境和条件,如不同性质毒害性商品的隔离存放、温湿度控制等,确保储存过程的安全。
2.物流运输:运输企业可参考该标准对毒害性商品进行包装、标识和运输操作,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和路线,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毒害性商品泄漏、散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如毒害性商品泄漏或人员中毒,相关人员可依据标准中的应急处理条款,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如使用相应的消防器材灭火、对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在对毒害性商品的储存养护进行监督检查时,以该标准为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保障公众安全和环境安全。
四、总结
1. GB 17916-2013《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是我国在毒害性商品管理领域的重要标准,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详细的储存养护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储存养护的安全水平。
2. 该标准也为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