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5181-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与单位:2025年4月2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实施日期:202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2017版标准(GB 35181-2017)
主管部门与归口:由国家消防救援局提出并归口管理,起草单位包括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国家消防救援局及多个省级消防救援总队等
英文标准名:Rules for major fire potential judgement
起草人:宋树欣、刘激扬、王宗存等专家团队主导编制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220.20(消防与防护设备)
二、标准内容
术语更新:删除“重要场所”定义,新增“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场景化术语,强化高风险场所的针对性
判定流程调整:
直接判定:新增21项直接判定要素(2017版仅10项),如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区未防火分隔、多业态混合场所未明确消防责任等
综合判定:整合6类要素(总平面布置、耐火等级、安全疏散等),需满足6项及以上方可判定
技术规则细化:
新增附录A,明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灭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具体情形(如消防水泵无法启动、报警阀失效等)
明确排除情形,如因标准修订导致的不合规或已停产停业的场所
三、标准应用场景
高风险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分区超限、易燃装修材料使用等直接判定
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内违规设员工宿舍、未采取防爆措施
多业态混合场所:未统一管理消防车通道或疏散设施
新兴风险场景:
电动自行车停放区:住宅架空层停放场所未与疏散通道分隔
电池与储能设施:防火间距不足或未设自动灭火系统
特殊建筑:
高层建筑:幕墙未分层防火封堵、避难层设置不合规
医院与养老院:避难间被占用或安全出口堵塞
四、总结
完善判定体系:通过术语扩展、流程优化和技术细化,构建更精准的火灾隐患识别框架
聚焦高风险场景:针对电动自行车、电池储能、多业态混合等新兴风险,新增强制性判定条款,提升防控前瞻性
强化责任主体:明确多产权建筑、混合经营场所的消防管理责任,推动社会共治
实施意义:该标准将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从“事后整改”向“源头防控”转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