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混凝土防水剂检测标准与验收流程解析
答:
一、标准名称
1. JC/T 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2. GB/T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 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4. 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 JC/T 1018-2020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
二、标准内容
1.JC/T 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该标准规定了防水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防水剂分为通用型(用于普通混凝土)和专用型(用于特殊环境)。技术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比(28天不低于90%)、透水压力比(一等品≥300%)、48小时吸水量比(≤65%)、凝结时间差(初凝≥45分钟,终凝≤10小时)。试验方法涵盖抗渗性能测试、吸水量测定及收缩率比计算。验收规则明确每50吨为一批次,不足按一批处理,需检测外观、细度、pH值等指标。
2.GB/T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该标准针对防水剂的物理化学均质性提出检测方法。包括密度测定(允许偏差±1%)、含固量测试(烘干法精度±0.5%)、氯离子含量检测(电位滴定法)、总碱量分析(火焰光度法)及pH值测定(精度±0.1)。特别规定细度检测采用45μm筛余法,要求筛余量≤12%;泌水率比需通过5L容器分时段吸水,计算受检与基准混凝土比值。
3.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标准将防水剂归入混凝土外加剂范畴,明确掺量范围(胶凝材料质量的1%-3%)。性能要求包括减水率(≥8%)、含气量(≤4.5%)、抗压强度比(7天≥110%,28天≥100%)。对凝结时间差划定限制:初凝允许延长90分钟,终凝不得延迟。验收条款要求每批产品提供型式检验报告,涵盖碱含量、重金属等环保指标。
4.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该规范针对防水混凝土工程验收提出具体要求。抗渗等级需达到设计P6-P12标准,结构裂缝宽度限制≤0.2mm。现场检测包括坍落度控制(160-200mm)、入模温度(5℃-35℃)及养护条件(湿度≥95%,温度20±2℃)。强制性条款规定:试块留置每500m³至少1组,抗渗试验压力逐级加压至1.2MPa,持压24小时无渗漏。
5.JC/T 1018-2020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
该标准适用于无机类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技术核心指标为渗透深度(≥30mm)、二次抗渗压力比(≥150%)。耐久性测试要求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抗渗压力损失率≤20%。验收时需提供氯离子含量(≤0.1%)、pH值(11-13)及28天抗压强度增长值(≥10%)检测报告。
三、检测项目
1.抗压强度比
依据JC/T 474-2008,分别成型基准混凝土与掺防水剂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至3天、7天、28天后测试。计算公式:抗压强度比=(受检混凝土强度/基准混凝土强度)×100%。一等品要求7天≥110%,28天≥100%,允许偏差±5%。
2.透水压力比
采用抗渗仪测试,基准混凝土加压至0.4MPa起,每8小时递增0.1MPa直至透水。受检混凝土透水压力与基准值的百分比即为透水压力比,一等品≥300%,检测允许最大压力1.2MPa。
3.48小时吸水量比
试件烘干后浸水48小时,吸水量比=(受检试件吸水量/基准试件吸水量)×100%。合格品要求≤75%,检测精度±1g,需控制水温20±2℃。
4.凝结时间差
贯入阻力法测定初凝(3.5MPa)与终凝(28MPa)时间,受检与基准混凝土差值需满足:初凝≥45分钟,终凝≤10小时。试验环境温度20±2℃,湿度≥50%。
5.渗透高度比
劈裂试件后测量10点渗透高度均值,比值=(受检高度/基准高度)×100%。标准规定合格品≤75%,检测需在透水压力1.2MPa下持压24小时。
以上检测项目构成混凝土防水剂质量控制的完整体系,通过量化数据确保工程防水性能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