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5年汽车贴膜检测新规及国家标准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QC/T 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2.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3.QC/T 1171—2022《汽车漆面保护膜》
4.T/CPQS A0021-2024《汽车改装用改色膜》
二、标准内容
1.QC/T 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于2022年10月1日实施,适用于汽车玻璃内表面及车内隔断玻璃装饰的功能膜。标准将功能膜分为驾驶员视区部位用和非驾驶员视区部位用两类,并按功能划分为隔热型、防护型及隔热防护型。
核心要求:
光学性能:驾驶员视区部位功能膜的前挡风玻璃透光率≥70%,侧窗透光率≥50%;非驾驶员视区透光率允许20%-30%。
耐候性:需通过氙灯老化测试(408小时)和湿热老化测试(66℃/80%湿度环境4天),老化后透光率变化≤5%,色差ΔE≤3。
粘结性能:根据膜厚度采用不同测试方法(厚度<4 mil采用180°翻折拉伸,≥4 mil采用90°翻折拉伸),剥离强度平均值≥8N/25mm。
2.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公安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目前仍为市场主流检测依据。标准按透光率将遮阳膜分为三类:
I类(前挡透光率≥70%,侧窗≥50%);
II类(前挡透光率50%-70%,侧窗≥30%);
III类(禁止使用镜面反光膜)。
检测重点:
透光率检测:使用浮法玻璃基板模拟实际贴膜状态,可见光透射比误差需控制在±2%以内。
耐磨性:磨耗后雾度增加值≤2%,划痕等级需符合GB/T 2918规定的3级标准。
3.QC/T 1171—2022《汽车漆面保护膜》
该标准针对隐形车衣及漆面保护膜,要求抗碎石冲击性、自修复效果、耐腐蚀性等29项检测项目。
关键指标:
拉伸强度:≥60N/15mm,断裂伸长率≥130%;
耐化学性:需通过pH 5-7盐酸、pH 7-1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小时测试,无起泡、脱胶现象;
耐老化性能:氙灯老化测试时长≥408小时,改色膜团体标准要求≥550小时,部分企业已提升至1000小时。
4.T/CPQS A0021-2024《汽车改装用改色膜》
该团体标准规定改色膜需满足以下要求:
色牢度:耐紫外线色差ΔE≤5,耐候性测试后无褪色;
抗污性:使用记号笔测试后,酒精擦拭无残留;
备案合规性:改色面积超过30%需在10日内向车管所备案。
三、检测项目
透光率检测
方法:依据GB/T 2680标准,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380-780nm波长范围内的透射光谱,计算可见光透射比。前挡风玻璃透光率≥70%,误差≤±2%。
设备:手持式透光率计(精度±1%)、氙灯光源模拟器(色温5500K±500K)。
力学性能检测
拉伸强度:按GB/T 1040.3-2006,以300mm/min速度拉伸至断裂,车衣类产品要求≥60N/15mm,断裂伸长率≥130%。
耐磨性:使用泰伯磨耗仪,加载500g砝码循环摩擦1000次,磨耗后雾度增加值≤2%。
耐候性检测
氙灯老化:模拟自然光照条件,辐照强度0.55W/m²@340nm,测试时长408-1000小时,透光率衰减≤5%。
湿热老化:85℃/85%湿度环境下测试96小时,膜层无起泡、脱胶。
化学稳定性检测
耐酸碱:浸泡于pH 5-7盐酸、pH 7-10氢氧化钠溶液8小时,膜面无腐蚀、变色;
耐溶剂:92汽油浸泡30分钟,无溶胀、溶解。
功能性检测
红外阻隔率:使用红外光谱仪测量780-2500nm波段阻隔率,隔热型车膜要求≥80%;
紫外线阻隔率:需≥99%,检测波长范围280-400nm。
以上标准及检测项目为2025年车膜行业的核心技术规范,企业需结合产品定位选择适配标准,并通过全项检测确保合规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