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塑料橡皮擦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及执行标准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QB/T 2309-2020《橡皮擦》
2. GB 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3. GB/T 23864《文具 第2-3部分:铅笔、蜡笔、油画棒和橡皮擦的常用色谱法检测方法》
4. GB/T 22048-2022《玩具及儿童用品 聚氯乙烯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5. 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二、标准内容
1.QB/T 2309-2020《橡皮擦》
该标准规定了橡皮擦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包装等要求。针对塑料橡皮擦,明确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1%(1000 mg/kg)。同时要求外观造型类似食品的橡皮擦不得具有相应香味,并需标注警示标识。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FTIR)和色谱法,用于分析材料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
2.GB 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该标准涵盖学生用品的化学安全要求,塑料橡皮擦需符合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量(DBP+BBP+DEHP≤1 g/kg,DNOP+DINP+DIDP≤1 g/kg)。此外,对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的限值做出规定,例如铅含量不得超过90 mg/kg,镉不得超过75 mg/kg。检测方法依据GB 6675.4-2014和GB/T 22048-2022执行。
3.GB/T 23864《文具 第2-3部分:色谱法检测方法》
该标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橡皮擦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增塑剂成分。例如,通过热脱附-GC/MS法检测苯系物,定量限为0.1 mg/kg。标准还规定了样品前处理流程,包括粉碎、溶剂萃取及离心过滤步骤。
4.GB/T 22048-2022《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聚氯乙烯(PVC)材质橡皮擦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或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检测限为5 mg/kg。标准强调需使用内标物(如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4)进行校正,确保数据准确性。
5.GB 6675.4-2014《特定元素的迁移》
该标准针对橡皮擦迁移重金属的检测,采用模拟唾液或汗液浸泡法提取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元素含量。例如,样品需在37℃条件下浸泡2小时,过滤后上机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
三、检测方法
塑料橡皮擦的化学成分检测需综合运用光谱、色谱及热分析技术,具体流程如下:
1.样品制备
将橡皮擦切割为1-2 mm³颗粒,经液氮冷冻研磨至粉末状,过80目筛网。取0.5 g样品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萃取3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0.22 μm滤膜)。
2.红外光谱分析(FTIR)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范围4000-400 cm⁻¹,分辨率为4 cm⁻¹。通过特征吸收峰(如PVC的C-Cl键在615 cm⁻¹)判断基材类型,并筛查是否含禁用物质。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检测条件: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10:1。质谱离子源温度230℃,扫描模式为SIM。可定量分析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出限达0.05 mg/kg。
4.热重分析(TGA)
在氮气氛围下,以10℃/min速率升温至800℃,通过失重曲线分析增塑剂含量。例如,PVC基橡皮擦在200-400℃区间失重率超过30%,表明增塑剂比例超标。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用于检测重金属元素。样品经微波消解(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定容至50 mL后上机检测。采用内标法(铑、铼)校正基体效应,RSD≤5%。
检测设备包括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iS5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 7890B/5977B)、热重分析仪(TA Q500)及ICP-MS(PerkinElmer NexION 350D)。上述方法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