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膨化食品检测标准有哪些?最新国家标准如何解读?膨化食品质量检测要求是什么?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740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2.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3.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4.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5.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二、标准内容
1. GB 1740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该标准规定了膨化食品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签标识要求。技术要求涵盖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感官要求色泽均匀、无异味、无霉变;理化指标中酸价≤5 mg/g,过氧化值≤0.25 g/100g;微生物限量要求菌落总数≤10⁴ CFU/g,大肠菌群≤0.3 MPN/g。标签需明确标注产品类别、配料表及保质期。
2. 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滴定法测定方法。原理为油脂中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游离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计算含量。试样处理需避光操作,滴定终点为淡黄色消失。结果以每100g样品中活性氧的克数表示,平行测定允许绝对差值≤0.02 g/100g。该方法适用于膨化食品中油炸工艺产生的氧化变质检测。
3. 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标准明确酸价测定的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及热乙醇滴定法。冷溶剂法采用异丙醇-乙醚混合溶剂溶解油脂,酚酞为指示剂,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结果以中和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单位mg/g。精密度要求两次测定差值≤0.2 mg/g。该指标反映膨化食品中油脂水解酸败程度。
4. 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该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砷、镉等12种元素。试样经微波消解后,以铟、铑为内标,通过质谱仪测定各元素特征离子强度。铅限量≤0.5 mg/kg,砷≤0.2 mg/kg。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 mg/kg,加标回收率需在80%-120%范围内。
5.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规定平板计数法测定菌落总数。样品匀液接种平板计数琼脂,36℃±1℃培养48h±2h。计数范围30-300 CFU的平板,结果以CFU/g表示。若所有稀释度均<30 CFU,按最低稀释度计算。该指标直接反映膨化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水平。
三、检测方法
膨化食品检测需严格执行标准方法。过氧化值测定中,需注意硫代硫酸钠溶液需现配现标定,滴定过程避免阳光直射。酸价检测时,若样品颜色较深需改用电位滴定法判定终点。元素分析前处理阶段,微波消解程序需按样品油脂含量梯度升温,防止喷罐。微生物检测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培养基需进行空白对照试验。所有检测数据需符合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要求,异常值需采用格拉布斯检验法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