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工业防毒面具过滤效率检测标准解读

日期:2025-04-09 14:32:53 浏览:105
内容简介:问:工业防毒面具过滤效率检测标准有哪些?如何解读其核心技术要求?答:一、标准名称GB 2890-2022《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 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 38880-2020《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测试方法》AQ/T 6110-2012《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管理规范》(涉及

问:工业防毒面具过滤效率检测标准有哪些?如何解读其核心技术要求?

答:

一、标准名称

GB 2890-2022《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T 38880-2020《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测试方法》

AQ/T 6110-2012《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管理规范》(涉及过滤效率相关检测要求)

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包含过滤效率适用性评估方法)

工业防毒面具过滤效率检测标准解读

二、标准内容

1. GB 2890-2022《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该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识。针对过滤效率,标准将过滤元件分为气体 / 蒸气过滤件和颗粒物过滤件两类:

气体 / 蒸气过滤件需通过穿透时间测试,采用特定浓度的污染物(如苯、甲醛)在规定流量(30L/min)下持续通气,要求穿透时间≥30 分钟(根据污染物种类分级)。

颗粒物过滤件分为 P1、P2、P3 三级,对应氯化钠气溶胶过滤效率分别≥99.0%、≥99.9%、≥99.99%,油性气溶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过滤效率分别≥99.0%、≥99.9%、≥99.99%,测试流量为 85L/min,加载粉尘量分别为 200mg、500mg、1000mg。

标准同时规定了泄漏率测试,要求面罩与面部密合处泄漏率≤0.05%(正压测试)或≤0.1%(负压测试)。

2. GB 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作为防颗粒物呼吸器的通用标准,其过滤效率检测针对非油性颗粒物(如粉尘、烟、雾),将呼吸器分为 KN 和 KP 两类(分别对应非油性和油性颗粒物),每类再细分为 100、95、90 三级:

KN100 级过滤效率≥99.97%,KN95 级≥95.0%,KN90 级≥90.0%;

KP100 级过滤效率≥99.97%,KP95 级≥95.0%,KP90 级≥90.0%。

检测采用氯化钠(非油性)或 DOP(油性)气溶胶,流量 85L/min,测试时间至压降达到规定阈值(吸气阻力≤350Pa,呼气阻力≤250Pa)。标准强调加载过程中实时监测过滤效率,要求初始效率与加载后的效率衰减幅度不超过 5%。

3. GB/T 38880-2020《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测试方法》

该标准专门规范过滤元件的检测方法,包含:

气体过滤性能测试:采用动态吸附法,在温度(25±5)℃、相对湿度(50±20)% 条件下,以特定浓度(如氨气 1000ppm、二氧化硫 300ppm)的污染物气体通过过滤元件,监测出口浓度,计算穿透时间。例如,对于有机蒸气过滤件,苯蒸气浓度 500ppm 时,穿透时间需≥60 分钟。

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与 GB 2626-2019 方法一致,但增加了耐油性测试,要求油性气溶胶连续加载 30 分钟后,过滤效率下降不超过 3%。

标准还规定了温度适应性测试(-20℃~+60℃)和湿热测试(85% 湿度、37℃),确保过滤元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

4. AQ/T 6110-2012《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管理规范》

虽以空气呼吸器管理为核心,但涉及过滤式防毒面具的辅助检测要求:

规定日常检查需关注过滤元件外观(如是否破损、变色),定期检测需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发生 0.3μm 氯化钠颗粒,在流量 95L/min 下测试初始过滤效率,要求≥95%(对应 KN95 级)。

强调检测周期:常规工况下每 6 个月检测一次,高污染环境需每次使用前快速检测,检测设备需校准流量、浓度传感器精度(误差≤±2%)。

标准附录中提供了简易泄漏率检测方法:佩戴面具后,用手掌封堵进气口,吸气后保持 5 秒,若无漏气感则视为密合性合格。

5. 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该标准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检测要求,提出过滤效率与污染物类型的匹配原则:

针对粉尘类污染物,需选择颗粒物过滤效率≥95%(KN95 级及以上)的面具;

针对油性雾滴,需选择 KP 类过滤元件,且实测效率需高于作业环境污染物浓度 10 倍以上安全系数。

检测方法部分引用 GB 2626-2019 和 GB 2890-2022 的试验流程,强调现场使用时需通过定性泄漏测试(如刺激性气体嗅探法)验证面罩密合性,确保理论过滤效率与实际防护效果一致。

三、检测方法

工业防毒面具过滤效率检测需结合污染物类型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核心方法如下:

1. 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

测试介质:非油性污染物使用氯化钠气溶胶(粒径 0.075±0.020μm,质量中位直径 0.3μm),油性污染物使用 DOP 气溶胶(粒径 0.6±0.2μm)。

设备配置:包括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光度计、流量控制装置(精度 ±5%)、温湿度控制系统(温度 25±5℃,湿度 30%~70%)。

测试流程:

① 预处理过滤元件(如在 70℃下烘烤 2 小时去除吸附杂质);

② 以 85L/min 流量通入气溶胶,稳定 3 分钟后,同步采集上游(C₀)和下游(C₁)浓度,计算效率 η=(1-C₁/C₀)×100%;

③ 持续加载粉尘至压降超过规定阈值(如 300Pa),记录效率衰减曲线,要求终末效率不低于初始值的 90%。

2. 气体 / 蒸气过滤效率检测

测试介质: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如苯(有机蒸气)、硫化氢(酸性气体)、氨(碱性气体),浓度范围 50~5000ppm(依标准分级)。

设备配置:动态吸附测试箱(容积≥10L)、气体质量流量计(精度 ±1%)、气相色谱仪(检测精度 0.1ppm)。

测试流程:

① 将过滤元件安装于测试箱进气端,以 30L/min 流量通入标准浓度污染物气体;

② 每 30 秒检测出口浓度,定义穿透时间为出口浓度达到初始浓度 1% 的时间(如 GB 2890 要求苯蒸气穿透时间≥60 分钟);

③ 重复测试 3 次,取最小值作为过滤元件的穿透性能指标,同时记录测试过程中温度(波动≤±2℃)和湿度(波动≤±5%)的影响。

3. 泄漏率检测

正压测试:佩戴面具后,向面罩内注入空气(流量 50L/min),使面罩内压力维持在 100Pa,用气体检测仪扫描面罩边缘,泄漏率需≤0.05%。

负压测试:封堵进气口,用力吸气使面罩内压力降至 - 50Pa,保持 10 秒,压力回升速率≤10Pa/s 视为密合性合格。

4. 数据处理

所有检测需重复 3 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标准偏差需≤5%。对于多级过滤元件(如组合式面具),需分别检测各层效率,总效率按 η 总 = 1-(1-η₁)(1-η₂)... 计算,确保复合过滤系统的整体防护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方法的选择需严格遵循对应标准(如 GB 2890 针对防毒面具,GB 2626 针对防颗粒物呼吸器),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测试条件、设备型号及校准状态,以保证结果的可追溯性和行业认可度。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凡没有注明"来源:聚检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进行修改或删除,自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聚检通有权进行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检测
污水检测 ¥50

污水检测

水泥检测 ¥50

水泥检测

推荐检测机构
推荐检测资讯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